
專文


旗津・鼓山・鹽埕:帶著歷史航向未來的港都前線

百無禁忌的眾聲喧嘩:Podcaster超前部署

No.2 食物與科學:從味精之亂看二元思考囹圄

基隆市長林右昌 ✕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透過歷史與文化的縱深,重新尋找城市的新生命力

星濱山主理人林書豪:用藝術更靠近海一點點
研究所讀建築、關注藝術共創,林書豪喜歡海、喜歡雨聲讓人心神安定,如果說基隆的自然環境是引領他抵達的原因,那正濱的歷史環境,或許就是他最終留下的理由。

FLOW CAFÉ創辦人Ken:外地到本地的人文日常觀察

舒國治:一個台北人六十年來基隆追憶

葉怡蘭:麵控天堂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迷航》:一艘名為烏坎的方舟

Promotion
商業
以日耳曼工藝美學,凝煉生活的本質之美

Promotion
戲劇
虛虛實實,全憑一念間──《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歷時兩年多打造的首部全自製大戲《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從臺灣鬼神信仰以及喪葬文化出發,深刻地描寫於不同時空下,同一片土地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產生的連結。

Promotion
戲劇
國際知名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全球華文地區首個百分百城市計畫

台灣第一座現代化都市:日治時期流行與前衛的基隆

No.2 人多嘴雜,訂便當不簡單!
如果你覺得安排家族朋友聚餐根本是小菜一碟,自稱是安排飯局達人,那我真心誠摯地邀請你來幫忙解決劇場圈巨大煩惱之一——在劇場週「訂便當」!

No.2 游擊手的傳接,27 mm 鏡頭與紐約(之二)

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希望:鄭有傑寫在金馬57頒獎典禮之後

跨出去,走出來:陳亞才與張吉安的馬來西亞文化保存計畫

窺看女體就是藝術:如何理解紐頓的攝影?

薛岳逝世30周年——裂縫中的我們

新耳朵經濟:Podcast 會搶走廣播的廣告嗎?

山林裡的公民行動——手作步道
一個文化底蘊不夠的國家,或許能輕鬆駕馭一夜起樓的工程,但卻無法集眾之力完成一條手作步道,因為手作步道並不只是生態工法,更是公民的集體行動,也是人與土地的重新連結。

王君琦專欄:銀幕上的裁縫與欲望
不管設計如何,和規訓畫上等號的制服,總是令人反感。改制服於是成為一種微叛逆的儀式,70 年代的褲管要在風中搖曳,80 年代則要縮口才不嫌老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