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黃明川的創作革命:以台灣為中心,開拓藝術紀錄片宇宙
黃明川導演於1970年代末,離開台大法律系,獨身勇赴紐約求學;1980年,黃明川又飛赴洛杉磯轉讀繪畫與平面攝影。至今日,其影像創作量已龐大如海。

一輩子的讀書人詹宏志(二):我趕上台灣各種編輯概念的爆發期

【VERSE VOL. 05】重旅行:走上台灣文化路徑

最有創意的旅行?跟著《VERSE》直擊2021最迷你的MINI音樂祭!
瘦瘦英雄樂團的大霈和Victor,找來滑板神童米菲米粒一家,還有FIKA FIKA咖啡師James,和MINI Countryman一起實踐對創意旅行的想像。

台南友愛街旅館:用企畫力擾動一座古城

台灣在這裡存在著:盧卡斯·漢柏與吳明益的一期一會

《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和《正義聯盟》到底有何不同?

《削瘦的靈魂》與歪邪作家:七等生散步到哪,哪裡就是通霄秋茂園
朱賢哲導演以紀錄片捕捉作家「七等生」在斗室裡伏案苦思寫作叛亂,而作家的故鄉苗栗通霄,有座奇異歪邪的秋茂園,正恰似七等生之文體風格。

為何當紅建築師都來到北投天母?吳思瑤的「讀樂樂公園圖書館」計畫

一輩子的讀書人詹宏志(一):近乎閱讀狂的那場生命冒險

撐Live House不簡單:河岸留言創辦人林正如 ft.1976、董運昌、乩童秩序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吻與淚創作群《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衛武營今年推出《指尖上的幸福人生》,搭配電影運鏡下即時呈現七個有關死亡的故事,隨著舞者手部舞動,帶領觀眾行走於魔幻與寫實的各種切片。

衛城主編盛浩偉:大疫之年,人文書籍出版依然繁花盛開

張惠菁專欄:理性與感性與未知性 另一種版本的珍奧斯汀女主角
奧斯汀的女主角們最大的危機,是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錯過婚期;《伊莉莎白.馬許的苦旅》的主人翁危機,則是帝國間的貿易競爭對他的婚姻插上一腳。

張惠菁專欄:重新解讀台灣史 答案無法一眼看盡的旅程
對還在不斷認識自己歷史的我們而言,能從台灣歷史中學到的一課即:歷史不會是一道答案全部已知的問題,不是一趟終點全能看見的旅程。

陳小曼專欄:啟動雲端廚房計畫!2020獻上台式滷肉飯反思人生
看著同學們一起端出風格各異的滷肉飯,有趣的文化重疊就是這碗飯的醍醐味吧。2020年「下課」的課題大概就是「練習」吧。練習對話、練習告別。

陳小曼專欄:厭食心理學 《艾蜜莉在巴黎》的真實處境
演出當紅影集《艾蜜莉在巴黎》的主角Lily Collins,戲外的他曾在2008年時患上厭食症,當時甚至未滿20歲⋯⋯厭食症嚴重影響了當今世界。

《游牧人生》的寓言:在資本帝國中飄浪 獻給不得不上路的人

全球評 在地吃:反思米其林的跨文化意義
米其林評鑑提升了飲食文化內涵,然而米其林應是評鑑餐飲的最高圭臬嗎?VERSE特於米其林來台三週年舉辦講座,邀請四位重量級評論家探討飲食文化。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二):腳踏車師傅也是藝術家

王君琦專欄:女子式沉思,關於安妮華達的《幸福》
重看安妮華達的《幸福》,是因為在《未完成,黃華成》展覽中讀到黃華成於1967年寫下對此片的負評。時至今日,華達的成就與黃華成展覽再激起火花。

王君琦專欄:港劇的黃金時代飛逝 今日香港受難令人心痛
雖然沒在香港生活過,但透過媒體資本主義的傳播,讓我對香港格外有感,甚至錯覺自己也進入「想像的共同體」,因此也深刻地同理當今港人的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