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術館成為文化的大客廳: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專訪
北美館作為一個以觀眾為主體、容納多元觀點的「大客廳」,兼具日常性及表演性,不但要能面對過去、料理現在、建構未來,同時也讓觀眾在身心靈層面都與藝術充分相處,喚起身體意識,鼓舞人性裡的正向特質。
共找到71篇關於 視覺藝術 的文章。
北美館作為一個以觀眾為主體、容納多元觀點的「大客廳」,兼具日常性及表演性,不但要能面對過去、料理現在、建構未來,同時也讓觀眾在身心靈層面都與藝術充分相處,喚起身體意識,鼓舞人性裡的正向特質。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今年迎來15周年,也適逢雲門舞集50歲生日,舞團特地重返池上,藝術總監鄭宗龍特別呈獻池上專屬版的《天光・霞》,更邀請由林懷民老師親自指導的池上孩童們復刻《薪傳》〈耕種與豐收〉。
「Life on two wheels」是一個以插畫來表現擁有自行車生活魅力的企劃,第一場由剪紙藝術家坂內拓先生開啟,台北場於9月1日至9月30日在新富町文化市場展出。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將於2023年9月23日登場,今年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共同參與、增加到70件展覽作品,讓登島旅行充滿想像與驚喜!
我曾經被文化打開過。還是486電腦的年代裡,插入磁碟片,在DOS系統輸入指令, CRT螢幕閃爍著256色遊戲畫面,遊戲開始,帶我進入一個無遠弗屆的世界。
「誠品生活新店」將於今年9月進駐新店裕隆城,邀請多位跨領域名家聯手設計,打造一座所有人都能在其中盡情探索的「明日之城、眾人之所」。
最新一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於2024年3月舉行,展會總監樂思洋分享她對亞洲和台灣藝壇的洞見,也預告明年展會的全新亮點。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正式揭曉,由《宿舍Ký Túc Xá》獲得視覺藝術獎;《國姓之鬼》獲得表演藝術獎;《感謝公主》拿下本屆年度大獎。
導演江松長的紀錄片《金門》(Island in Between)成功闖進2024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入圍名單。這是台灣繼23年前的《臥虎藏龍》後,再度有資格角逐奧斯卡桂冠的作品。
所有台中人都知道,城市內有一座傾頹的王國——舊城區,這裡是台中市最先發展的區域,卻隨著都市擴張逐漸沒落。如今步行其中,如同在城市的歷史皺摺內探索,夾雜著榮光、敗壞與新生。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共17組入圍者角逐年度「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三大獎項。
當經典藝術跨域結合數位科技,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火花?「《RE:江賢二》數位冥想.光影沈浸展」以數位科技重新轉譯台灣當代藝術大師江賢二的畫作,探索藝術家豐沛的創作世界。
走尋「台味」是李俊賢一生的志願,他的藝術表現了特殊而豐富台灣社會性格的視覺思維,並展示如何做著一位自我認同驕傲的台灣人。
結合傳統、在地、街頭文化與劇場藝術,台灣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透過獨到的肢體語彙轉譯,致力於創造台灣多樣化的當代馬戲藝術。
一個城市藝術節象徵的是地方藝文展演的生命力,和城市的幸福指數指標。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桃園鐵玫瑰藝術節不畏風寒、依舊盛開。
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音樂教父」坂本龍一,與藝術家高谷史郎合作推出《IS YOUR TIME》展覽,9月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
透過無數次的台灣計畫,李俊賢把自己對台灣土地、海洋的熱烈情感,以棒球投手般的風采與「屈勢」(khut-sè)轉化成一幅幅令人難忘的台灣圖像。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分別藏身在社子島深處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奇岩的「豪華朗機工」,將工廠改造為他們的「Art Factory」,邁開走向世界的步伐。
桃美館以書藝館為場域舉辦「書藝之夜」,邀請藝術家、舞者推出「非墨之舞」跨域展演,結合舞踏、新媒體展演,開啟書寫的多重想像力。
2022台南森山市集結合當代七大議題「藝術、身心靈療癒、宇宙科幻、書籍小誌、音樂、料理美食、環境永續」,廣邀130組國內外品牌。
2022好港生活節將在10月8日、10月9日於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國門廣場登場。結合好港市集、音樂演出、多項基隆在地團體響應聯名的內港走讀,透過多元視角、五感體驗重新認識基隆港口文化與生活。
電影《漂浪人生》是一部關於「逃離」與「何處為家」的電影,是影史上首部同時提名最佳動畫長片、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國際影片三獎的電影。
2021台灣設計展除了吸引旅人前來,還需做到讓在地人有感,策展人潘岳麟和張伊增分別從嘉義人熟悉的廟宇與林業中,重現家的記憶。
成立於1987年的國家兩廳院於今年邁入第35年,推出系列計畫「廳院35・藝術行動」,以首檔活動《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拉開序幕。
由圖書、講座、共享資源等工作軸線相織而成的10坪空間Lightbox,以關注台灣攝影與創作環境,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發起並免費開放的攝影專門圖書館,
陳普的植物啟蒙始於兩年前,當時未涉獵植物的他,到建國花市挑選了一棵鹿角蕨、一株圓葉花燭,在養護的過程中種出興趣,把工作室打造成都市叢林。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是一位學經濟學的藝術家,一位持續與歷史和時間糾纏的理想家,也是一位與政策來往建言卻又始終在體制外部的文化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