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102篇關於 相機 的文章。


台灣國際攝影節首登場:「民主相機」與全球大師對談,共探影像的藝術與社會價值

用富士相機記錄異鄉:印尼公務員之子、青年移工Halim的攝影追夢故事

攝影師張乾琦——帶著相機穿梭陰暗角落的詩人
身為「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首位華人終身會員,攝影師張乾琦的鏡頭向來關注社會弱勢,堅持用照片讓大眾窺見並同理這個社會與世界的多元樣貌。

影像故事/相機先食《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你想起了哪一間牛排?

以光作畫:金氏世界紀錄藝術家王思博,打造積家錶「微型」光繪鉅作

專訪YouTuber「融融歷險記」Ben吳宇堯/愈冷門他愈愛!以外景主持人為目標,透過鏡頭深入探索大眾難以窺見的異域國度

來一場繽紛又沁涼的彩色水仗,雄獅文具想像力製造所「2024彩耀日COLOR BOOM!!」暑期檔預約中
「彩耀日COLOR BOOM!!」是個極度適合親子與家庭參與的活動,透過繽紛沁涼的水戰,來為今年的夏日假期做個美好的收尾。

台南特色店家12選!遇見不一樣的府城角落:古董玩具屋、底片超市、狗狗咖啡廳…
還在想台南要去哪裡玩嗎?或許在街角轉彎處,或者你平常經過看似平凡的店面,其實都蘊含著有趣的事物讓你挖掘,跟著VERSE的腳步,來趟不一樣的台南特色店家巡禮吧。

迷幻搖滾天團Tame Impala首度跨界時尚設計,與A.P.C.聯名打造寫意如詩的嬉皮生活

開箱高美館《瞬間》必看6大經典!集結畢卡索、大衛霍克尼、杉本博司等藝術大師,此生不能錯過

飲食作家盧怡安散步:發現三重巷弄裡的各種「好吃好玩」

他們在倫敦說台灣話——《HOME: TAIWAN 家鄉》藝術展,新銳藝術家齊聚詮釋台式印象

不只是《幕府將軍》:「日本cult電影之王」淺野忠信六部必看厲害作品

【VERSE書單】老文青役所廣司在《我的完美日常》讀了哪些書?

2024森之市「珈琲與花物語」大型市集登場,日本、泰國等50家咖啡名所確定出席
2024森之市「珈琲與花物語」將於高雄隆重登場,六大重點一次看。首度來台的「亞洲最會沖咖啡」曼谷奶奶Pa Pin,及多家日本、泰國、台灣知名咖啡廳,將打造出宛如餐飲界奧斯卡的大型盛典。

聆聽苦難倖存者的臉孔——《五月雪》導演張吉安專訪
導演張吉安長片作品《五月雪》以「513事件」為背景,承襲《南巫》魔幻寫實的元素與民俗故事介入,講述馬來西亞人至今難以開口講述的歷史傷疤。

一年一度藝術書盛事!「2023草率季」華山登場,超過400組創作者「以滑制滑」抗衡短影音時代
2023年度不容錯過藝術書盛事「草率季」(Taipei Art Book Fair)11月3日將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

「臺東聲音藝術節」如何讓我們聽見地球?專訪策展人張溥騰
一場聚焦在「聲音藝術」的藝術節應該是什麼樣子?對「臺東聲音藝術節」策展人張溥騰來說,看不見的東西有時候更重要,至少,要讓大家聽見地球的呼吸脈動。

台南安平最盛大音樂祭「浪人祭」,Sunny Day Service、EGO-WRAPPIN'等超豪華陣容齊聚開唱

9位當代攝影藝術家帶路!當代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街區藝術展,喚起你的城市記憶

湯舒雯專欄:播放清單

催淚片《飯捲男孩乖乖睡》導演沈安東尼Q&A:16釐米的感動

駐守綠島光火的燈塔世家——燈塔人陳元居、陳議星

從凡物爆發的浩瀚宇宙,伍佰說是「異世界」——林炳存創作個展《蒼藍小點》

手機街拍一次上手!攝影師周有煦帶你遊「京都」:透過觀察,發現隱藏城市中的美景

真正的牛排高手在民間?盤點5間隱藏版牛排:被熱炒店耽誤的牛排、超下飯韓國烤牛排、復刻《大熊餐廳》中的義大利牛肉三明治
在正宗牛排館和西餐廳之外,有不少牛排廚藝高手散落民間,各自以獨特的手法,烹調出讓人印象深刻的非典型美味牛排。《VERSE》編輯明查暗訪後,特別精選幾間在意想不到的平民小店裡的隱藏版美味牛排。

讓我們回到1989年《悲情城市》拿下金獅獎的那一夜
對多數台灣記者而言,1989年9月都是職涯上採訪國際影展的初體驗,只因為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入圍了威尼斯影展競賽,那是台灣電影的第一次,也是台灣媒體的第一次國際大賽交鋒。

李佳穎——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在這個家裡創造很多的幸福

三峽北大特區——三百年的時空漫遊,走讀流動中的文化場景
從三溪匯流的三峽老街區,延伸至環山之下、視野開闊的北大特區。無論搭捷運、騎單車,或是步行,這段距離串起三百年間聚落的消長演替,縱橫交錯的現代和歷史景致,構成三峽獨一無二的時空體驗。

北港:恭迎時代的聖駕
在北港,媽祖不只是信仰,更是構成日常的節奏。炮陣喧天、巷弄綿密、人神互助,構築出一座不隨時代更迭而改變生活的城鎮。這裡的人,以「恭迎聖駕」的心意守護傳統,用身體力行延續文化的根系。

香港純攝影書店「顯影堂」,讓出版社被看見,為攝影文化找回實體溫度

夜色派對學:三種社交場景的風格指南——人生派對之必要
夜幕低垂、霓虹閃爍,讓我們一同沉浸於這場人生派對。時尚衣著是自我認同、香水傳遞情感氣味,書本和音樂是言語曖昧交流的媒介。而每一次舉杯,都是對生活的致敬。不為明日焦慮,只在當下盛開的自己。

微甜的時光餘韻:從DIOR到Piaget,腕錶與甜點的優雅對話

私藏不藏私:日系雜貨與咖啡餐點,療癒中和的巷弄秘境

花東公益拍攝《原鄉孩童畢業照圓夢計畫》-永遠記得自己來自哪裡,並引以為傲
2025《原鄉孩童畢業照圓夢計畫》來自台灣各地的攝影師、文字與設計工作者,拋開工作深入花東偏遠地區,為即將畢業的孩子留下珍貴紀錄。

當攝影大師凝視腕錶藝術——克利斯蒂安·哈根 Kristian Haagen × 徠卡腕錶於日內瓦特展《時間切片》
對徠卡迷而言,那紅色圓點標誌不僅代表著光學精準,更象徵著一種生活態度與美學追求。當這種近乎信仰的熱愛從相機延伸至腕錶領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2025 SKM PHOTO台灣攝影博覽會盛大開幕!林予晞《閾限之心》感動開講

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世界巡迴展北美館登場!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睽違20餘年,德國當代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世界巡迴展以回顧展重登臺北市立美術館,匯集從1990年代至今近70件作品,呈現其30年融合雕塑與攝影的創作實踐。

2024台北必吃韓式烤肉TOP6:從平價到高端,男神裴勇浚最愛「三元花園韓式餐廳」、年輕人聚餐首選「新村站著吃」、傳奇人物白種元旗下品牌「本家燒肉」

從家族使命到品牌再造,典華的傳承與創新
典華作為台灣第一個專營宴會的品牌,它不僅僅是一家餐飲機構,一個適合辦理論壇、發表會、婚宴的場所,更是一個為人們編織美好時刻的空間。今年年初,他們更改造空間,提升服務,構築一座創造幸福的烏托邦。

高雄必訪展覽:金馬賓館聯手德日台藝術家,《天穹之眼:鎌田治朗》融合珠寶與時尚之美
繼三年前選在台灣作舉辦20年創作回顧展後,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再次攜手日本藝術家鎌田治朗,在2025年帶來全新特展《天穹之眼:鎌田治朗》。

捷克滑雪名牌Horsefeathers登台!職業選手愛用、時尚機能一次滿足

移民工眼中的台灣——One-Forty「移工之聲」攝影獎選集,看見異鄉人的生活風景

作家Chez的台中舊城慢活路線:把台中走成日本

韓國人氣潮牌登台!Mardi Mercredi用法式慵懶風席捲東區,引領小雛菊風潮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總經理Karan Berry——如何「以人為本」打造酒店業傳奇?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總經理Karan Berry以他二十多年的酒店業生涯,立下獨到的管理理念和創新精神,帶領這家五星級酒店走向新的高峰、下一個精彩十年。

攝影師苗嘉澍:透過鏡頭擁抱音樂

【名人收藏】YellowKorner程大洲的攝影寶物:安迪沃荷自拍照、安格爾的小提琴、阿姆斯壯拍下地球升起那一刻
身為法國知名攝影藝廊YellowKorner台灣區執行長的程大洲,私底下喜歡拍照,不僅收藏多款Polaroid拍立得古董相機,也收藏許多攝影名作。

攝影師何經泰的家:移居瑞芳海邊,人生下半的夢想顯影

No.1 食物與感官:從網美現象談感官剝離症候群

Gogoro:為下一個世代啟動的能源革命
浪潮尚未成形之際,遠方波紋起伏的姿態,讓陸學森預見了人們生活將因此被改變的未來,他從零開始孵化全然不同的命題,探問智慧能源在台灣的可能。

邱澤演藝圈20年:從偶像男孩到電影中最有魅力的男人
步入40的邱澤,從年輕時演出的青春偶像角色,到《誰先愛上他的》、《當男人戀愛時》兩部電影的成熟演繹,20年的光陰使男孩成為男人。

攝影家張雍:攝影從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生活才是

從築地魚市場到台灣綜藝團:攝影家沈昭良的台灣「漂流」
台灣的當代攝影擁有怎樣的面貌?這是攝影家沈昭良不停尋思的問題,一次次不懈地投入長時間跨度計畫,以攝影向世界拋出他的探問。

《攝影泡沫紅茶》:攝影其實「不那麼藝術」?

HTC VIVE ORIGINALS:從VR到音樂元宇宙
經歷了智慧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之後,2016年,HTC將業務擴展到VR(虛擬實境)領域,成立HTC VIVE ORIGINALS部門,企圖透過發展VR內容建構虛擬實境生態系。

沈昭良寫柳美和:桃樹下,若隱若現的舞台車與阿婆蘭

金漫獎作品《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漫畫與博物館浪漫相遇
臺博館今年以《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獲第12屆金漫獎政府漫畫獎肯定,作者透過展現創意,介引起大眾對博物館與臺灣的好奇。

鍾瑶與阮承恩變身吸血族:富二代的《詭祭》佈局 既惡搞又寂寞
近年台灣的奇幻類型片風起雲湧,因疫情延至今(2021)年甫在台北電影節與金馬影展放映的《詭祭》,正是以吸血鬼為主題的奇幻片。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科技藝術回應大疫時代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正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出中,以「非日常」為主題,探索疫情造成的日常變化,並以科技藝術作為反思與回應。

文協百年特展「走向世界」:台灣美術運動如何迎接時代浪潮?

《漢聲》與《雄獅美術》:兩本文化雜誌先驅五十年的歷史大夢
《漢聲》與《雄獅美術》反映了1970年代台灣新誕生的文藝風潮,自創刊至今50年,像是一條帶領本土藝術從錨定自我到內向反省的創生軸線。

小野校長開創學習場域:在寶藏巖披荊斬棘的教育實驗

台灣電子書閱讀新浪潮正在來襲:你開始了嗎?

凝望獵食者的夜晚:世界是一場各自尋找獵物的混沌盛宴
獵食者的夜晚開始了。縱紋腹小鴞(chevêche d’Athéna)已經高低參差地尖叫起來。牠們為遍地爆發的開腸剖肚拉開了序幕。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二):腳踏車師傅也是藝術家

歡迎光臨《伍佰.滑雪場》:在無邊的世界裡,展翅飛翔

溫德斯談電影-天使的氣息 Le souffle de l'Ange

No.2 游擊手的傳接,27 mm 鏡頭與紐約(之二)

窺看女體就是藝術:如何理解紐頓的攝影?

VERSE WINTER FESTIVAL 2020

關於,宣一宴南國變奏曲

No.1 游擊手的傳接,27 mm 鏡頭與紐約(之一)

#網美能否當飯吃? #台 #日文化中的 #新美顏時代

差差李翔,用攝影交換家鄉最美麗的風景

森林護管員賴伯書:為這塊土地付出,是我一輩子的志業

張藝:或許你不需要去管性別

2022年臺北白晝之夜:「士林大戲院」探尋未曾想像過的士林風貌
「臺北白晝之夜」今年將以士林為舞台、士林大戲院為主題,策劃四大展區、三種新玩法,於10/1(六)傍晚6時到10/2(日)清晨6時邀請民眾遊進你未曾發現的城市。

這樣的光剛剛好——攝影師李屏賓在鏡頭後的孤影
電影是什麼?千人一面、一面千人,當代攝影大師李屏賓這樣定義它:「電影是魔術和幻術。」、「電影其實是一種催眠,當觀眾被催眠,就算明明是夜晚,光打得燦亮如白晝,照樣能夠接受。」

宜蘭員山 :生活在一座流水行經的散村

法國攝影師Claudine Doury:青春期與旅行是我的攝影主題

從香港傷痛到後時代革命,攝影師高仲明不斷訴說的紀實鏡頭

北美館「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的文青、知青和憤青都在幹嘛?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從〈踮起腳尖愛〉到《明室》,洪佩瑜的十年發片之路

「2022島嶼餐桌物語」集結200間獨立品牌、近20組音樂演出陣容,周末作伙登上年度藝術之島
迎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開館11周年,一年一度的主題市集盛典「島嶼餐桌物語」即將在2022年10月28日至10月30日,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戶外園區盛大登場!

宋尚緯專欄:原罪是來自於不理解——《章魚嗶的原罪》

傅孟柏:感到好奇就去閱讀,這是種生物本能

藝術家姚瑞中:尋找底層庶民美學來談台灣的現代性

李桐豪✕工頭堅:旅遊大叔的不在場紀錄
相隔17年,李桐豪終於出版新書《不在場證明》。VERSE邀請李桐豪與長期關注旅遊與閱讀《旅飯》創辦人工頭堅對談,談大叔們的「登出」故事。

青谷社:眺望山巒河堤,拾回生活的平靜
離開熱鬧的土城市區,用雙腳跟著河流和天際線移動,來到離河濱公園不願的重劃區一帶,嶄新的大樓林立之景,與印象中老舊低矮的公寓形成對比、卻不疏離,攝影師目青的工作室兼攝影棚「青谷社」便隱身於聳立的大樓中。

攝影師陳詠華:甘願為攝影,成為有控制欲的工作狂

太平山城藝棧:古老山城如何透過老照片與藝術重新復甦?
隨著港務轉型、就業機會減少,太平山城因人口大量外移而失去生機。2021年中,基隆市政府與臺灣藝術大學合作成立「太平山城藝棧」團隊,期待透過藝術,為老社區注入新能量。

物外設計:掌握在手中的時代重量,因書寫而完整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藝-攝影文化講座」:從多元觀點看見攝影藝術的魅力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夜-攝影文化沙龍」:跨世代八位攝影師,重新凝視自己創作

其實不是「廢文」:攝影師汪正翔對影像文化的「碎碎念」

香港藝術家謝至德的家:移居台灣,感受人生開闊的「滾動人生」

深淵裡,最詩意的辯證:攝影師張雍的反社交距離紀錄

楊雅淳最新計畫「台灣女子狀態攝影所」:捕捉近千次一期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