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131篇關於 當代藝術 的文章。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重磅回歸!一次飽覽國內外78家藝廊
粉樂町回來了!2024必逛當代藝術展《AWAKE一道光》,帶你看藝術找到內心之光
今年,粉樂町迎來了第13屆的展覽,由富邦藝術基金會策畫與主辦,在富邦美術館開館前於信義區進行預熱活動,以點燃粉樂町的創意精神,展期從4月6日持續到6月23日。
【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亞洲當代藝術將走向何方?親揭2024展會精彩亮點
最新一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於2024年3月舉行,展會總監樂思洋分享她對亞洲和台灣藝壇的洞見,也預告明年展會的全新亮點。
揭開光影之間——專訪日本當代藝術家大卷伸嗣
走入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引爆觀展人潮的大卷伸嗣作品展,竟發現一場研究社會與文化的冒險!大卷嘗試帶著觀眾看透當代藝術形於外的華美,去發現貼近靈魂的質問與反思。
原來亞洲當代藝術界正在發生這些事?——2023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3「東京藝術周」精彩焦點一次看:50個展場覆蓋全東京,直擊當代藝術現場
第二屆「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將於 2023年11月2日至5日舉行,作為東京最具野心、覆蓋全市的當代藝術企劃,聯手東京市內共50間藝廊和藝術空間,展現日本藝壇的深度與活力。
向外出走,回返自身:台灣當代藝術的國際進出
記得白色恐怖:《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特展,以當代藝術打開受難者的故事
為什麼要去藝術博覽會: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聯合總監岳鴻飛專訪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藝術與創意為會展精神,致力於創造年度平台給藝術市場的畫廊、藏家與來自全球的藝術家。
近百間世界級畫廊一次逛完——2023「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
當代館的精神和台灣一樣——多元發聲: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專訪
風格編輯帶路!探索清邁舊城區外5間私藏咖啡廳
北師美術館「酷共生」展覽:人類要如何與地球萬物共生共存?
台灣人的「日常戰爭」是什麼?2024威尼斯雙年展搶先看,袁廣鳴用藝術建構台灣困局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以「日常戰爭(Everyday War)」為題,由藝術家袁廣鳴以其專擅的錄像藝術結合裝置作品,投射對於當前政治環境與社會現實的憂慮。
2025年開幕:MAD設計「移民博物館FENIX」將在鹿特丹書寫人類移民故事
受全球移民故事啓發而建的大型博物館FENIX,將於2025年在鹿特丹城市港口揭幕,攜手MAD建築事務所創辦人馬岩松,對這座歷史建築地標進行了一連串創意改造。
突破影像邊界!北師美術館攜手「蔡明亮的日子」,打造全新感官馬拉松體驗
繼「來美術館郊遊」、「無無眠」之後,蔡明亮三度與北師美術館合作。10月27日起,在電影院上映《日子》,並於美術館展出「蔡明亮的日子」,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感官馬拉松體驗。
北美館「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的文青、知青和憤青都在幹嘛?
【VERSE VOL. 15】一座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
9位當代攝影藝術家帶路!當代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街區藝術展,喚起你的城市記憶
投資文化教育,耕耘藝術沃土:中國信託為臺灣藝文環境點亮希望
新濠一滙的義式美學生活——公設設計師王勝正揉合米蘭與江翠的雙城美學
信義商圈潮黑風暴:Johnnie Walker黑牌裝置藝術&冠軍調酒師獨家進駐
全球唯一的「Johnnie Walker黑牌裝置藝術」坐落於信義威秀徒步區,融入龍騰、松竹梅等東方元素,加上台北101地標建築,展現城市之美。
國際混搭在地的藝術不眠夜,「夜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5月盛大展出
藝術家蘇匯宇的「特攝放映室」——給未來的電影與觀眾們的一封邀請函
如何用空間與視覺表現「跨域」?「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空間設計張暉明 & 視覺設計林冠名
李雅雯:用畫筆與遠行,在無人知曉之地探索自己
是誰讓「AI陳珊妮」開口唱歌?專訪Taiwan AI Labs杜奕瑾
6年前,自美國回到台灣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杜奕瑾,看中台灣在文化藝術音樂領域的多元潛力,從成立之初便投入相關領域研究,並以AI技術開發歌曲生成、歌聲生成,希望創造人機介面的新可能。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花啦嗶啵Falabidbog」:循著公路,一起Becoming Hakka!
依循台三線,跨越北桃竹苗中五縣市、17個鄉鎮市、長達150公里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以「花啦嗶啵Falabidbog」,從藝術與設計出發,帶領人們踏上一場盛大的公路旅行,提供更繽紛多元的客家想像。
More is More 新奢世代的極繁主義,保持超繁的多維眼光
時尚是即時,風格才是永恆,真正生活風格家不追逐最新流行趨勢,而是從生活中挖掘鑽石般雋永的靈光,活出自身閃耀繁華!這一群領導風格美學的新奢領袖,我們從他與她身上看見跨感官的審美互動。
Akau Coffee猻物咖啡進駐高雄內惟藝術中心,打造純白建築中的森林咖啡館
谷浩宇×簡翊洪:「台北當代」之於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藝術家吳耿禎:他剪的不只是紙,而是文化的形貌
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未公開資料、最齊全影展重構楊導電影世界
讓美術館成為文化的大客廳: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專訪
北美館作為一個以觀眾為主體、容納多元觀點的「大客廳」,兼具日常性及表演性,不但要能面對過去、料理現在、建構未來,同時也讓觀眾在身心靈層面都與藝術充分相處,喚起身體意識,鼓舞人性裡的正向特質。
ONE ART Taipei 2024 「新賞獎」名單出爐!TOP 10 亮點作品一次看
富邦美術館開幕大展滿滿亮點!雕塑大師羅丹經典、「鎮館之寶」常玉《白蓮》珍藏30年首次曝光
北京藍領階級的遙思與念想,「生活的再顯影:工人詩歌的藝術呈現」特展在倫敦
瀨戶內海藝術之島直島攻略:202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新美術館登場
「藝術不是奢侈品!」蒂妲史雲頓對台灣藝術新生代喊話——唯有打破自己的慣性,才能真正蛻變。
揭開「日本九州派」神祕面紗:2024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四大亮點一次看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迎來十年里程碑,集結國內外各式藝廊參與,並於2024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在人文薈萃的誠品行旅盛大展開。
2024米其林一星/「元紀・台灣菜」空間設計師Lillian Wu,打造茶、藝術與Fine Dining的奇幻場景
開箱高美館《瞬間》必看6大經典!集結畢卡索、大衛霍克尼、杉本博司等藝術大師,此生不能錯過
瑞士GEBERIT吉博力開設台灣旗艦中心,打造綠色永續城市新典範
他們在倫敦說台灣話——《HOME: TAIWAN 家鄉》藝術展,新銳藝術家齊聚詮釋台式印象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宿舍Ký Túc Xá》《國姓之鬼》《感謝公主》三項獲獎作品,揭開台灣歷史之謎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正式揭曉,由《宿舍Ký Túc Xá》獲得視覺藝術獎;《國姓之鬼》獲得表演藝術獎;《感謝公主》拿下本屆年度大獎。
翻轉基隆東西岸!全新「地方創生轉運站」帶來水陸體驗式旅遊
基隆,這座擁有豐富歷史與文化的港灣城市,正迎來一場嶄新的變革。近日,一項名為「地方創生轉運站」的創新計劃在基隆港西岸的國門廣場旁正式啟動,為這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城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多元體驗。
【VERSE Room】開箱北藝大校長室!陳愷璜:當藝術大學校長,就像一種藝術創作
以光作畫:金氏世界紀錄藝術家王思博,打造積家錶「微型」光繪鉅作
BMW攜手2024台北當代,展演豪華純電未來移動新概念
「只在晚上開放!」NIGHT ART FAIR TAIPEI 2024 夜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7大展區亮點搶先曝光
只在夜晚開放的「 NIGHT ART FAIR TAIPEI 夜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是史上首個結合藝術展與派對的藝術活動。
【VERSE VOL. 21】日本,嶄新的文化創意正發生!
耗時三年籌備!南非當代知名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次台灣大型個展,完整呈現40年創作軌跡、90餘件代表作
最頑皮的三金音樂人柯智豪:「everything總監」的奇想世界
人稱「豪神」、「everything總監」的柯智豪,作品不僅是「三金」常客,更頻繁出現在「金音獎」、「傳藝金曲獎」的舞台上。他仍不斷拓展著音樂所能觸及的極限。
CELINE進駐101,全球品牌大使朴寶劍、NewJeans Danielle來台逛店開箱,Hedi Slimane親選藝術裝潢全解析
愛馬仕皇家御用Saint-Louis水晶特展!一窺百年工坊水晶製作過程
雲門舞集「春鬥」睽違五年再啟,鄭宗龍首度嘗試影像創作《身土》
今年是雲門舞集跨越半世紀里程碑的第一年,也是舞團落腳淡水雲門劇場的第十年。在這特別的一年裡,雲門持續散發能量,將有多部作品首次登演國際舞台,並再次啟動啟動歷史悠久的編創平台「春鬥」。
對藝術與社會價值的追尋,沒有退休的一天——專訪鄭家鐘《一個人的活法》
1%的房地產,大眾的藝術:「魯迅國際團隊」談藝術與建築的創新永續之路
「東京藝術周」如何擾動一座城市?
【日本文化新熱點】疫情之後,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如何轉型再出發?
以光為敬,走入江賢二的數位冥想世界:《RE:江賢二》光影沈浸展,即日起在双融域盛大展演
當經典藝術跨域結合數位科技,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火花?「《RE:江賢二》數位冥想.光影沈浸展」以數位科技重新轉譯台灣當代藝術大師江賢二的畫作,探索藝術家豐沛的創作世界。
金馬賓館2024必看展覽《感應未來》:歐普藝術大師阿維亞尼近70件作品重磅登台,同場加映「可食用藝術」
打破「紙紮」禁忌迷思,張徐展接下「糊紙世家」傳承消逝的工藝大作
生為百年糊紙老店的第四代,張徐展見證糊紙文化隨著時代潮流走向凋零,但他大膽地透過當代藝術和實驗動畫,讓糊紙文化和自我的身分認同都更加強壯。
「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高雄承億酒店登場:一處為「創作者和受眾衝撞出的灰色地帶」
將清朝手工藝融入現代家居:「上下SHANG XIA」傳承宮廷竹絲鑲嵌入魂
「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半世紀前的紐約石牆酒吧事件怎麼影響全球酷兒運動?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深度專訪:跨領域共同去找一個從未發現過的領域
台日「關係美學」:林明弘、李明維在Taiwan NOW的文化交會
Taiwan NOW台日計劃透過藝術的魔力締結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邀請兩位台灣藝術家林明弘、李明維把作品帶到東京的核心地帶。
VERSE WINTER FESTIVAL 2021
這個冬季,《VERSE》集結台灣最具魅力與洞見的文化創造者和理念創新者,以礁溪老爺所在的山林大地為場域,開啟一場文化與知識薈萃的 WINTER FESTIVAL。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創立50年的下一步 持續探索回應時代需求
景觀建築師吳書原的荒野倡議:讓野草美學成為日常風景
以台灣原生種作為景觀設計的浪潮,近年從公共景觀到私宅都開始有劇烈變革。也在景觀建築師吳書原的作品,一次次成為大眾關注焦點。
寫意當代,書法藝術的未來起點: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
蘇碩斌談文協百年(二):百年之後,仍然信仰文化可以改變社會
【VERSE VOL. 08】這島嶼是座植物博物館
第8期封面故事「這島嶼是座植物博物館」聚焦台灣人理應熟悉但實際卻頗陌生的植物園,探索島嶼與植物學的過去與現在,以及植物與生活的關係。
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當我們討論金典獎,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JL DESIGN:什麼是能贈與日本祝福又代表台灣文化的設計?
不做刻意的事,把故事說好,是JL DESIGN的設計核心。Taiwan NOW緊扣「台日友好」,主視覺以「花與祝福」為題向日本獻上祝福。
台日藝術交流,共結一朵繁盛之花:專訪Taiwan NOW總策畫林曼麗
「共生、共榮、共享、共好」是Taiwan NOW亟欲彰顯的價值。籌備兩年終將開展,Taiwan NOW誠心為台日交流獻上「花與祝福」。
2021關渡藝術節「出蘆入關」:策展人何曉玫以新媒體再現30年校史盛事
《漢聲》與《雄獅美術》:兩本文化雜誌先驅五十年的歷史大夢
《漢聲》與《雄獅美術》反映了1970年代台灣新誕生的文藝風潮,自創刊至今50年,像是一條帶領本土藝術從錨定自我到內向反省的創生軸線。
日本Reborn-Art Festival:祈願與自然共生的美好未來
藝術節「Reborn-Art Festival」第三屆以「利他與流動性」為旨,邀人類社群懷抱起「利他」之心,擁抱與自然共生的嶄新日常。
黃崇凱 VS. 拍謝少年(下):乘著「新台風運動」 飛向有夢的未來
巡禮「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走訪八景 看藝術在島東遍地綻放
李俊賢的八個「分身」:藝術家Hue出生命變化球
李俊賢擁有多變的生命面貌,但從頭至尾不變的是堅定其「歹頑郎」的身分認同。策展人龔卓軍用八個身分/關鍵字,捕捉他變化球般的藝術生命。
一生懸命「台美學」:最氣魄的台客李俊賢
走尋「台味」是李俊賢一生的志願,他的藝術表現了特殊而豐富台灣社會性格的視覺思維,並展示如何做著一位自我認同驕傲的台灣人。
回顧李俊賢:向「偏挺」本土的「歹頑郎」藝術家致敬
透過無數次的台灣計畫,李俊賢把自己對台灣土地、海洋的熱烈情感,以棒球投手般的風采與「屈勢」(khut-sè)轉化成一幅幅令人難忘的台灣圖像。
罵髒話、畫髒罵:李俊賢的畫外音與燦爛多巴胺
李俊賢畫髒罵的強烈繪畫語彙,從畫外音到燦爛的多巴胺,給觀者跳脫畫室馴養的身體世界,那正是他童年最重要的身體吶喊和土地經驗。
「台南謝宅」謝小五的家:老城新區中的南方生活新風範
「謝宅」主人謝小五是台灣老屋活化風潮的先驅者,然而他的私宅位於安平區的現代化公寓大樓中,風格與謝宅歷久彌新的韻味截然不同。
武俠導演胡金銓的動畫遺產:《張羽煮海》結合中式傳奇與台灣海洋風情
《張羽煮海》是國家影視聽中心的精裝非賣品,「這本書最初只求推廣,暫時先不販售。」VERSE獨家揭秘,帶大家一探這可遇不可求的珍藏。
文藝後殖民的超前部署: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季風吹拂!專屬台灣的文化造型與島嶼色度
台灣有屬於自己的顏色?何佳興與季風文化造型工作團隊捨棄安全穩當的設計路,深入民間田野調查,發掘你我身邊那些習以為常的色彩。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美術館
作為一個熱愛藝術的房地產企業主,13 年以來,李彥良左腦掌管土地開發,動輒上億元的豪宅推案一戶戶;右腦浸淫文化,透過基金會辦藝術展、搞聚落。有人質疑後者只是為前者化妝,但兩者真能如此簡單畫上等號嗎?
原來歷史離我們這麼近:專訪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長許美惠
一夜共感是共創城市記憶,看見交界是覺察自己
讓美術館成為城市文化的發電機: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專訪
「不斷在學習,就永遠處在新的狀態,就有可能會創新」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專訪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透過展覽思索「花蓮在你心中是什麼風景?」
沈昭良寫柳美和:桃樹下,若隱若現的舞台車與阿婆蘭
百富一心一藝打造,首創全新聲音紀錄Podcast ft. 劇場大師金士傑、藝術家范承宗
2022台北當代:Why Art matters?藝術家侯俊明 X 藏家劉太乃
什麼樣的策展要用上三年時間?龔卓軍與「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我的藝術字典裡沒有低調
第二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用藝術與永續訴說土地的故事
專訪臺北白晝之夜總監林昆穎:以夜晚思考一座城市的可能性
南美館「生存/抵抗:臺灣-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展」,族群傷口的對話與修補
2022年臺北白晝之夜:「士林大戲院」探尋未曾想像過的士林風貌
「臺北白晝之夜」今年將以士林為舞台、士林大戲院為主題,策劃四大展區、三種新玩法,於10/1(六)傍晚6時到10/2(日)清晨6時邀請民眾遊進你未曾發現的城市。
藝術家姚瑞中:尋找底層庶民美學來談台灣的現代性
卡地亞 x 澳洲原住民藝術家:畫一座被擄掠的家鄉之島
痛苦與快樂背後的寧靜時刻——方序中X邵雅曼「小花計畫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
Rollo創作交流計畫:以色列藝術家與策展紀實
由以色列Rollo藝術計畫藝術總監Anna Burd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耿一偉聯合線上策展,以徵件形式召集了台灣、以色列兩地共二十位的藝術創作者,限時24小時接龍創作。
不希望這個世界沒有書店,所以「一間書店」誕生了
要在這場瘟疫蔓延時開店實屬不易,倘若開的是書店則更加艱辛,然而「一間書店」就這麼誕生在當前疫情高峰下,主理人威利愛書成痴,他深知一個供給人們閱讀的第三空間有多麽重要。
準備把這幾年錯過的日本之旅補回來
我們終究是想念那春賞櫻、夏煙火、秋美食、冬泡湯的四季絕景之旅。如今,台日旅遊航線上,終於開啟一道曙光,除了定番的風物詩行程外,這些年我們究竟錯過了哪些日本的新體驗?
金酒70 經久彌新,我有金門高粱酒,你有故事嗎?
說起金門高粱酒,總令人聯想起父執輩的豪邁,逢年過節或是歡暢的宴席,幾瓶白酒,佐以豐盛的台菜,無論是熱炒海鮮或蒜泥白肉,都能為甘淨醇厚的高粱酒襯托出層次分明的口感。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藝-攝影文化講座」:從多元觀點看見攝影藝術的魅力
【VERSE VOL. 09】說故事的未來式
其實不是「廢文」:攝影師汪正翔對影像文化的「碎碎念」
不只為過去,更為「未來」創造一種可能性:復刻《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專輯
1977年由洪建全基金會出版的唱片《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已絕版45年,2022年洪健全基金會計畫復刻這張絕版黑膠唱片。
香港藝術家謝至德的家:移居台灣,感受人生開闊的「滾動人生」
敝墟書店:打造閱讀的儀式感,喚醒人們愛書的靈魂
挖掘意義的、異議的礦: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
睽違25年,台灣終於又舉辦一次洪瑞麟的大型個展──「掘光而行:洪瑞麟」,補償了漫長的25年間,他在台灣欠缺的聚焦及討論。
挺起生命的反骨,為自由而舞:滅劇場創辦人胡嘉專訪
走進銀行,和藝術不期而遇:台新讓藝術的存在更顯珍貴柔軟
微觀衛武營:從劇場之內到劇場之外
藝術生態系的苔蘚微觀:第十屆臺南新藝獎策展人 林平專訪
《攝影泡沫紅茶》:攝影其實「不那麼藝術」?
從竹圍到大地:藝術家蕭麗虹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是一位學經濟學的藝術家,一位持續與歷史和時間糾纏的理想家,也是一位與政策來往建言卻又始終在體制外部的文化實踐者。
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以同志藝術增進社會進步與互相理解
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幕後推手、創辦人孫啟越分享他從藝術收藏、創立基金會投入同志藝術展的心路歷程。
溯源、尋新、對話、跨域: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首展「飛墨橫山」
在雲石之間,與未來時代對話:洪建全基金會的下一個50年
洪建全基金會自創立以來,一直扮演著鼓勵「創造的文化」推手,主要專注於文史哲藝知識普及的工作,隨著時代邁進,基金會將從古典人文領域轉向,把視野瞄準當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