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今日(6/14)正式揭幕,經過兩年的整修,這座前身為圖書文獻大樓的建築,以嶄新面貌呈現「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為台灣帶來一場難得的西方藝術盛宴。
全家便利商店日前於高雄市政府舉辦的「日光海島生活節」上,首度以FamiMobi東南亞餐車以及互動式展覽,打造首間「多元文化快閃店」,形色多元的面孔熙來攘往、絡繹互動,彷若置身最chill的文化交流盛宴。今年,「全家」延續2024年展開的「全家一起友善移工計畫」理念,...
集結21位藝術家,21種創作奇想,《看啥小 — 微型藝術博物館 》亞洲首站於華山文創園區登場,超過200作品帶領觀眾走進超乎想像的奇幻世界!
繼三年前選在台灣作舉辦20年創作回顧展後,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再次攜手日本藝術家鎌田治朗,在2025年帶來全新特展《天穹之眼:鎌田治朗》。
由蔣勳老師策展,將佛教經典《金剛經》經文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金剛經.諸相非相》展覽,在秋收後的池上穀倉藝術館,帶領觀者重返內在的靜思冥想。
國際建築師田根剛為《大美不言》特展操刀空間設計,巧妙融合故宮、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與梵克雅寶三方藝術風格,打造一場跨越古今的沉浸式展覽體驗。本次他親自分享這場東西方藝術對話的設計巧思。
繼「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後,奇美博物館推出全新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集結近六十件館藏畫作,並搭配科學檢測分析與藝術史研究,建構出一個不只看畫也看時代風景的獨特展覽。本篇精選四大亮點,搶先揭密本展的必看之處!
桃園龍潭「台灣客家茶文化館」即將開啟最新展覽「尋客茶路」,以茶領路,揭開北部內山的客家茶路之旅。
透過展覽走進達利腦中的瘋狂、從中感受到來自超現實的「魔幻力量」,能為過度運轉的今日,帶來一絲想像的浪漫。
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音樂教父」坂本龍一,與藝術家高谷史郎合作推出《IS YOUR TIME》展覽,9月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
北師美術館推出「酷共生」展覽,援引演化生物學與性別理論的概念,交織出數個充滿差異與活力的共生提案。
「teamLab共創!未來園」將於今年6月來台帶來全新展覽。
雲林最大場策展活動——為期16天的「The MEGA Yunlin 雲林厚工學」於11/18-12/3盛大開展。
今年夏天超級無敵熱,如果不想曬太陽不妨趁著假期間來看看有趣的展覽吧!不僅能吹冷氣還能拍出絕美的文藝照片,還有適合親子一起「玩中學」的展覽,千萬別錯過!
繼2018年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後,這是傑圖利奧.阿維亞尼首度在亞洲一次重要且完整的回顧展。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問出「花蓮在你心中是什麼風景?」並用展場中的光影迷人嘗試為你做答。
無論是實體或是線上策展,展覽的核心始終是內容,以及如何將內容用最適合的方式呈現。當每一次思考如何策出一檔好展覽時,身為一個以「說故事」為出發點的故事團隊,我們時常思索:以歷史為切角的故事團隊最擅長的是什麼?如何把說故事的核心能力放入策展中?
屏東縣政府自2018年起推動「牡丹社事件再造歷史場域計畫」,活化歷史場域,再現台灣島上的關鍵歷史記憶。在觀看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之後,不妨動身前往恆春半島探訪歷史,置身在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場景之中,遙想19世紀的台灣樣貌及事件的驚心動魄。
本屆(2022年)臺灣文博會首度移師高雄,我們特別於展前和三位主要策展人——「豪華朗機工」林昆穎、「莎妹工作室」王嘉明、「水越設計」周育如暢聊設計理念,看他們如何用一場文博會的參觀時間,讓觀者有如環島全台的壯遊體驗。
恆隆行旗下永續品牌restyle2050,攜手企劃團隊「明日製作所」策劃展覽「IMPERFECT[sic]」,以「不完美,原樣如此」為主題,於現場展售各式「不完美」的展品,推動落實循環經濟概念。
展覽自2023年12月13日(三)起於NOKE忠泰樂生活3F Uncanny登場。
高樓矗立的新興重劃區裡,猶如巨型藝術裝置的「胚 pae venue」躺臥於街區,昭告著林口嶄新藝文場域的誕生,藉由永續⽣活、在地連結、品牌再造等關鍵行動,提供開放式藝⽂體驗,創造林口更精彩的現代⽣活樣態。
在牡丹社事件將屆150周年之際,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以時間序客觀還原事件真相為基礎,並在其中呈現牡丹群社及高士佛社的口傳歷史。除了展現事件相關的珍貴文獻及地圖,展場中亦可聆聽以排灣族語道來的事件始末,以及排灣古調吟唱。
林奕嵐是當今最受注目的新人演員,也是備受國際品牌愛戴的時尚寵兒,《VERSE》邀請她擔任本期封面人物,以她那無所畏懼的青春與活力,帶領我們走訪台南許多新興藝術據點,本身熱衷藝術與攝影的林奕嵐,也留下她在台南所拍下的影像紀錄。
國家影視聽中心年度重磅專題「她的新電影」聚焦於台灣新電影時期女性電影工作者的貢獻,展出80、90年代被忽略的女性創作者及其作品,以展現她們在台灣影視界的重要性和獨特視角。
橫跨二十多年的極地探勘深度影像紀錄。
要多久才能成為台南人?你只要能找到自己的練習方法,就能很快地被這座城市接納,謝仕淵分享從小到大經常搬遷的經驗。從台南、從石暘睢身上,發現經由生活踐行所產生的連結,足以讓許多來自他方的人,產生對在地的認同,於是我一方面追尋石暘睢為這座城市留下的種種,我...
今年5月在台南奇美博物館開展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是英國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成立200年來第二次的世界巡展,並首度來台灣策展,光是新聞與購票階段就在台灣社會引發少有的藝術熱潮。國際借展經驗豐富的奇美博物館,此次迎來前所未有的策...
關注生活風格領域的人們,對於米力的名字想必不陌生。曾為知名禮品公司「知音文創」設計總監的她,在工作之餘將旅遊和日常所見記錄在部落格「米力生活雜貨鋪」,此後還與丈夫Rick一同經營日式雜貨舖「溫事」,長期展售陶瓷工藝選品。而在這些身份之外,她也是設計師、插...
「HOME: TAIWAN 家鄉」藝術展,2024 年 7 月 18 日至 21 日於英國倫敦的 Safe House 1 展出,以台灣文化出發,透過音樂、影像、繪畫與紡織等媒材創作,將台式精神推上國際視野。
繼書籍《秋刀魚一條半》,2022年末,飲食作家盧怡安再度以新作《秋刀魚變溫柔了》向人們問候——隔著鏡頭與文字窺望實木長桌,那是一道道日常料理發生的所在,越是細讀,好似越能望見飄逸其中的熱氣與香氣。在告別雜誌記者生涯後,盧怡安陸續開設料理、寫作、刀工課程,更...
高雄市立美術館年度特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正式開幕!展覽集結許多大師經典作品,如畢卡索〈哭泣的女人〉、〈水手〉、大衛霍克尼〈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傑夫沃爾〈突如其來的一陣風(借鑑葛飾北齋)〉等作,皆為教科書級國際經典之作,鮮少面世,...
世代家具舉行米蘭國際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Milano)分享會,邀請曾任米蘭理工大學的建築師分享趨勢。
當你想到「體育」的時候,想的是什麼?新北市美術館以「體育課」為題,策劃一場結合場內(遊樂場、體育館)與場外(城市、街頭)運動的主題展覽,嘗試拆解當代社會對「體育」的主流想像,並挖掘「運動」背後更深層的社會議題與故事。
除非有意識的騰空,否則我們多半在資訊超載中過活。我們鮮少自發的去『接受』,感官成為被動。
難得出國,你是否跟編輯一樣都喜愛安排一個遊樂園的行程呢?無論是大小朋友都愛的主題遊樂園,或是能親近動物的動物園都是好選擇,隨著暑假即將到來,趁著個機會安排個遊樂園行程吧!編輯統整了國人喜愛的全球10大人氣遊樂園,一起來看看!
與木器廠跨界合作,以「再造琉璃」創造出具有時間及空間概念的桌子。
十多年前,我準備去香港擔任《號外》這本已成經典雜誌的總編輯。讓我惶恐的不只是我要如何接掌一個三十多年來深深影響香港文化與時尚史的媒體,不只是我根本不會廣東話,還有:我該怎麼穿衣服?
布料藝術家與玻璃藝術家,以不同媒材表現作品的通透感,呈現當代工藝的多樣性。
Met Gala於日前落幕,這場時尚盛宴在鎂光燈閃爍背後,流淌著不凡的文化底蘊。
「2024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於5月10日至12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再度隆重登場。今年,BMW再度攜手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共同演繹藝術以及工藝之美,聚焦台灣多樣化的藝術樣貌與成熟的藝術市場,為海內外藝術藏家、藝術愛好者及一般大眾,帶來集結藝界頂尖藝廊的精采展出。
織布,在原住民傳統文化裡,重要性不亞於狩獵。這由織女以一絲一線穿梭經緯構成的布匹,是包裹原住民新生兒的包巾布,亦是生活所需的重要用品。一塊精美織布不僅滿載守護意念,還帶有濃厚情感,幾乎陪伴著每一位原住民的一生。而台灣獨創原住民潮牌「花生騷WasangShow」...
台灣著名藝術家楊英風回顧展:「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5月18日-8月18日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展出。
以征服超過170面國際金獎的100%雙桶工藝,擄獲全球威士忌品鑑者的挑剔味蕾,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精品品牌「亞伯樂」,2024年首度將品酩會版圖擴及中台灣,進駐台中新地標誠品生活480,打造期間限定的伯樂專屬原創空間。
高級訂製服品牌「JAMEI CHEN」擁有一群品味講究的信徒,創辦人陳季敏也是台灣最有影響力時尚設計師之一。美學風格始終不張揚的她,近年又更低調了,但這是經過三十多年陳季敏才敢放手去追的夢。
在海中積沙成島的安平,是一座浮於海上的蜃氣樓,東西方國度的彼此想像,在此交鋒,也在此融合。400年歲月過去,王城還是王城,用交陪境的大氣度,告訴世界,安平歡迎你。
匯聚「飲食、藝術、心靈、文化」四大面向生活體驗的樂埔町回歸,正式開放訂位,在6/1-8/31 與YellowKorner當代攝影特展。
施振榮先生是一位台灣的傳奇。他的宏碁電腦(Acer)是台灣高科技產業從代工走向國際知名的代表性企業,他也熱愛文藝,曾擔任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現在也是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更重要的是,他將科技與文化兩者結合,創立「科文双融」,結合內容創造與科技創新,...
護國神山科技業也要靠「護國神乖」撐腰。讓全世界都驚呆了的「乖乖文化」不僅能吃能保佑,plain-me現在讓它也能穿在身上。
在「臺南四百」慶典之際,海安街道美術館也迎來了它的二十周年。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特別策劃了一場「海安街道美術館–城市的故事,從這裡開始」大型展覽,於2024年7月13日隆重開幕,此次展覽新增了13件藝術作品,包括5件通風塔大型作品、6件街道家具及2件運河區域水岸...
「達文西體驗展-超越500年的輝煌」自2024年6月14日起至9月29日於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展出。
HOUTH近日於朋丁舉行個展,回顧十周年的歷程與創作理念。
2024國際教育創新博覽會即將在7/19-7/21在圓山花博爭艷館開跑,主辦者新創教育平台「雜學校」走入第十年,他們所搭建起的平台,連結與展現教育的多種可能性,如今這些組織逐漸茁壯。對創辦人蘇仰志來說,自己如今的挑戰是如何找到下個十年願意做出改變的人。他也始終堅...
東京一直是台灣人首選旅遊地,尤其是具有各種文化創意景點。本文精選8間東京風格各自不同的獨立書店,包括蟹ブックス、BOOKS青いカバ、UTRECHT等。這些書店不僅提供獨特選書,還結合咖啡廳、畫廊等。
台南市政府今(2024)年首次舉辦「臺南人權月」展覽與相關活動,以四大展區、28組創作、22場藝文活動呈現不同的白色恐怖受難者生命經驗,認識人權議題的多元面向。
獲選為 2023 年金馬影展閉幕片的《愛情城事》以台北為背景,講述十種意想不到關於「愛」的故事,不僅由眾多台港影帝后與新生代演員同台飆戲,電影海報更是邀請到十位平面設計師,透過他們的視角,針對十段愛戀篇章操刀設計,聯手打造十個新時代關於愛與情的面貌,絕對要...
...4年,臺南與臺灣迎來了面向大海、連結世界的新起點。2024臺灣文博會首次在臺南舉辦,策劃「寶島百面pó-tó pah- bīn」主題,展現庶民臺派的語調與深刻的文化探索意義。文博會以大臺南會展中心為核心,延伸至臺南文創園區、321巷藝術聚落等地,通過展覽、表演、互動裝置,全面展示臺灣的文化多樣性與創意創新。...
2024年臺灣文博會在8月23日到9月1日於臺南展開,首次融合商展和文化策展空間,打破過去的策展界線,有超過570個品牌參展,設有700個攤位。面對場館變大、參展攤位變多,到底什麼樣的IP和文創品牌可以代表臺灣文化特色?黃昱禎以商展角度來看,今年的文博會規模正折射出...
設立於1905年(明治38年)的西市場,正是台南人皆以台語為稱的「大菜市」。作為台南第一座公營市場,不僅是日治時期其他分市場的中心,對當地公共衛生及城市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昔日更是台南各大魚菜肉品批發市場的源頭。西市場從被指定為古蹟到整修完成,歷經二十多年找...
在宜蘭礁溪感受到比擬日本旅行的溫泉體驗,還能同步山形縣的花笠舞與藝伎表演。
忠泰美術館雙展盛大登場!近期推出全新展覽「當自由盛開成舞」,探討建築空間與自由的關係;「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也同步開展,探討解嚴之於臺灣建築的影響,透過兩檔展覽探尋人與建築、自由之間的脈絡。
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買機票一天來回玩日本?台灣許多地方良好保存著過去日治時期所遺留下的歷史痕跡,木造日式建築、溫泉文化、道場、神社,有些是將和式老宅改建後為店家,重生後更具濃厚的日本味,有的店家則是將日本當地的服務與精神,完全移植至台灣。
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即將於2025年舉辦,其中一座作為藝術祭場域、也是最著名的「直島」,也將迎接新的美術館–「直島新美術館」。想安排一場藝術之旅嗎?明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何時何地舉辦?如何把直島上的藝術建築與重要作品一次朝聖?來先做功課吧!
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共同推出「神出鬼沒─新媒體藝術展」,透過數位體驗帶領觀眾進入院藏國寶〈宋馬麟三官出巡圖〉的世界,探索台灣在地信仰,創造充滿想像力的神鬼世界。
9/12-9/19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St. James' Hatcham Church)舉辦的展覽「生活的再顯影:工人詩歌的藝術呈現」,是一場以北京藍領階級為主題的藝術體驗,本次集結的藝術家與策展人將專注於探索被邊緣化的群體——特別是工人階級的生活經驗。
前身為軍營「六一三補給庫」的「中原文創園區」,經歷歲月洗禮後華麗重生,成為創意江湖人士心靈交會的天地。在這片靈感匯聚之地,展覽、音樂、科技、文創市集與表演舞台等多功能空間交相輝映,讓文化創意活動的價值,在民眾的體驗中得到擴散與傳遞。
即日起至2024年9月18日於台北101舉辦的「Forces of Nature 高級珠寶展」,是De Beers Jewellers 品牌有史以來所推出過規模最大的高級珠寶系列,首度發表於六月份巴黎高訂週,共推出8套, 58件獨一無二的高級珠寶臻作。台灣做為亞太區巡展首站,特邀氣質女神林熙蕾演繹 F...
朱銘美術館主辦的「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於9月13日盛大開幕,展至2025年1月12日止。匯聚來自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包括台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聚焦探索「物」的殊異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開啟觀眾對於「物」的新視野,是朱銘美術館主辦過集...
桃園自2001年起領先全國舉辦眷村文化節,重現眷村的人文歷史與文化記憶。今年的「眷村文化節」再度於十月展開為期逾兩周的精彩活動。
在遠離城市核心的台11線上,「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在每年夏季開辦至今邁入第十年,其中「月光.海音樂會」更因為獨特而迷人的「海上月光」和多元的演出組合而深受喜愛。藝術、音樂與文化的氣息藴積在東海岸,吸引人們遠道而來,甚至在此展開第二人生,儼然成為國內大地藝...
瑞士高級製錶品牌Blancpain於台北NOKE忠泰樂生活,受藍眼淚現象啟發,打造為期9天的《自然的迴響》品牌藝術展。邀請台灣藝術愛好者搶先全球觀賞2024年「年度海洋攝影師」及「女性五十噚獎」的得獎作品。
如果有時光機,琥珀就是解開時空幻謎的關鍵之鑰,億萬年的古生物,穿越古今栩栩如生,生命之樹繁衍未知,佛教七寶之一的琥珀在宇宙演化中生生不息的輪迴。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迎來十年里程碑,集結國內外各式藝廊參與,並於2024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在人文薈萃的誠品行旅盛大展開。
2024臺灣文博會,即將於8月23日至9月1日於臺南盛大登場,今年的主題「寶島百面」和全新主視覺現已正式揭曉。本屆文博會由文化部主辦,將以多樣化的展覽內容,探索臺灣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嶄新的視覺體驗。本文帶你一次瞭解2024臺灣文博會的主題概念、主視覺設計及展覽亮點...
2024 年卡地亞Trinity三環系列問世一百週年,於新加坡展開大型慶典,並舉辦「卡地亞Trinity 100快閃展覽」,回顧Trinity過去輝煌經典,更首度將百年歷史的俐落圓環造型更迭,以全新枕形戒指迎向未來。
邀請台、港、日、馬共13位知名漫畫創作者共襄盛舉,展期壓軸更邀請到日本資深一線聲優親臨現場,服務全台粉絲。
距離捷運府中站約10分鐘散步腳程之處,坐落著1930年代建成的「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這個建築群及草坪約占地5千坪,過去卻因為封閉久年少為人知,目前由「當代傳奇文化藝術基金會」進駐營運,以當代傳奇劇場累積深厚的能量,為板橋創造一個全新的文化與藝術地標。
基隆兩天一夜推薦去哪裡?近年從硬體到氛圍的轉變令人刮目相看,青鳥書店創辦人蔡瑞珊以自己視野所及的基隆外在內裡,透過「去趣APP」來安排一趟基隆旅程,包括太平青鳥書店、廟口夜市、正濱漁港,還有更多秘境步道。
「森/CASA」是把北歐家具引進台灣的重要品牌,建築人毛森江與共同主持人毛鈺婷耗時三年打造全新建築空間「森/CASA」旗艦店,在台南漁光島開張,並採取預約制,以款待朋友登門拜訪的心意,融入台南慢生活的節奏,邀請你探尋空間的更多可能性。
321巷藝術聚落,位於台南公園附近短短徒步3分鐘路程,是近期台灣文化藝術的新亮點。逾九十年歷史的日式房舍於2023年底整修完畢,更是今年8月台灣文博會的展場之一,也將在10月迎來台灣設計展。
今年3月,位在台北市中心、原為歷史建築的「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由勤美集團取得營運權,打造成為台灣唯一山系概念店「0km山物所」,開幕後迅速成為眾所矚目的新地標。這是勤美集團副總經理何承育從苗栗勤美學一路以來對自然與生活結合的思考與實踐,「0km山物所」以山...
各界期待的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隆重推出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呈獻19世紀雕塑大師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及印象派藝術家,包括塞尚(Paul Cézanne)、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莫內(Claude Monet)、畢沙羅(Cami...
2024年7月17日起至8月11日【愛馬仕飛馬行空On the Wings of Hermès】電影版於台灣限時上映,大眾可透過掃描下方海報愛馬仕官方LINE帳號QRcode免費預約觀看。
旗山作為連接高雄市區與內山區域的重要中繼站,自古以來一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旗山老街不僅是觀光客的旅遊勝地,仿巴洛克式的街屋建築也象徵著旗山從傳統聚落逐漸發展成現代化城市的歷程。同時,老街及其周邊街區擁有許多具有文化資產身份的歷史建物,故事俯拾皆是。
臺南建城400年,臺南市立美術館以「水」為核心,推出臺南400文化治理特展「我們從河而來:流域千年.文化共筆」,邀請大家為家鄉溪流寫一首歌,共筆打造臺南未來的想像。
為了紀念清法戰爭140周年,基隆市文化觀光局規劃「清法140愛與和平」系列活動。以三大印象、三大展區和超過12件的藝術作品,回應、解構既有印象的歷史,並倡議國際城市的文化新風格,打造連結基隆的多元特殊人文歷史地理風貌。
還在想台南要去哪裡玩嗎?或許在街角轉彎處,或者你平常經過看似平凡的店面,其實都蘊含著有趣的事物讓你挖掘,跟著VERSE的腳步,來趟不一樣的台南特色店家巡禮吧。
日本東京又將有新地標與購物場所!位於原宿表參道的全新商場由建築師平田晃久操刀設計,此外,地下1樓更有錢湯進駐,讓泡湯與購物合而為一,「HARAKADO」有哪些亮點一次帶你看!
臺南400城市空間大展「透.南城-城市穿行400年」 於臺南美術館1館開展,藉由AI科技、藝術美學展現古都文化底蘊,提取不同向度的歷史脈絡,並提出與城市一同前行的未來展望。
台南晶英十歲了!這些年的故事說不完, 從第一年2014開幕斥資十億裝潢、在台南西門商圈短短三個月就獲利,到近年聲勢愈漲愈高,不僅主辦執行台南女兒林志玲大婚,還在疫情期間逆勢獲利億元好成績,疫後住房率穩占八成。今年與成功大學合作「臺南400」系列展覽,展現歷史...
韓國是台灣人熱愛前往旅遊的國家,除了好逛、好吃之外,隱身在街頭上更有許多值得你留意的建築作品,這次編輯將視角深入首爾當地,本文介紹首爾不可錯過的8個建築地標、景點,不只好拍,更能感受當代建築大師們俐落且奇幻的建築美學。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聯手內容整合團隊留白計畫,活化歷史建築再利用,打造全新藝文場域「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東門町1923)」。首檔展覽以嘉義文學家 ——「林臥雲文學紀念展《臥雲吟草》」揭開序幕,展覽期間自5月2日至8月30日止,透過嘉義作家出版分享會、講座、花藝體驗及...
去(2023)年第一屆「好感空間展」甫開辦,便在展覽與設計專業領域裡獲得好評。以顛覆傳統觀展體驗、在建築與室內材料商業展中挹注文化、藝術與設計感,讓人們看見正在發生的新一代展覽樣態。2024年7月4日至7日,新一屆「好感空間展」將於大台南會展中心舉行,提出「100...
只在夜晚開放的「 NIGHT ART FAIR TAIPEI 夜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是史上首個結合藝術展與派對的藝術活動。
2024年「ONE ART Taipei 藝術台北」藝術博覽會將於1月26日至28日登場,以持續挖掘亞洲地區豐富新銳創作能量為使命的「新賞獎」(ONE ART Award),日前也已揭曉最新一屆得獎名單!
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推出2023年末特展「水曰 Water Says」,帶來三組藝術家的作品,以「水」作為第一人稱探討環境議題。本展覽於陸府植深館舉辦,自2023年12月2日起至2024年3月2日止,採預約參觀。
2023 台北國際建材展驚見革命性材料「ETERNOS永恆石」,展現山恩實業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創新領導地位。
「無礦-野茶・僻靜之所」位於新北市三峽湊合,涉足建築、視覺、五感體驗與飲食設計的古礦場改造空間。歲末年終推出三檔體驗活動,邀請人們走進秘境,洗滌靈魂。
與品牌合作推出幸運餅乾與全球限量手環。
一次閱覽時尚老牌Prada橫跨110年的歲月榮光。
走入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引爆觀展人潮的大卷伸嗣作品展,竟發現一場研究社會與文化的冒險!大卷嘗試帶著觀眾看透當代藝術形於外的華美,去發現貼近靈魂的質問與反思。
最新一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於2024年3月舉行,展會總監樂思洋分享她對亞洲和台灣藝壇的洞見,也預告明年展會的全新亮點。
在「HOLLYWOOD LEGENDS荷里活傳奇」拍賣中,黛安娜王妃芭蕾晚禮服以110萬美元成交,創下世界新紀錄。
《VERSE》第20期雜誌以「無名小吃」為封面故事,特別請到設計師宋政傑創作封面與內頁的字體與插畫,也藉此機會與他聊聊,一路以來做平面設計、創造字形的心得與感悟。
能源鏈領導品牌大亞集團歡慶68周年,攜手金工藝術家李昕打造「Energy:Point, Line and Plane」能源藝術展。
落腳「The Place Tainan台南老爺行旅」,不可錯過的便是那佔據120坪的藝術展覽空間。走入分布於四個樓層的「6789Gallery」,每一次都能拾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日本設計美學觀察家吳東龍,在暌違五年的全新力作《東京再發現100+》中,帶領大家重返日本設計生活現場。從「食衣住行娛樂」出發,規劃深具巧思的東京設計體驗指南,一窺城市中的美學脈絡。
主廚黃以倫(Alain)主持的Restaurant A,自9月開幕迄今天天滿座,即日起正式換季,推出全新仲冬菜單《:在白之外⋯》(:Apart From WHITE), 以顏色為畫筆、藝術作品為靈感,在全白的餐廳妝點上冬日溫潤色彩。
廚涯超過20年的國際名廚Nobu Lee經歷自我沉潛與獨白,再一次將自我歸零、從心出發,終於催生全新餐廳「NOBUO」,將烙刻在靈魂深處的三個核心理念「Simplicity、Purity、Honesty」具象化,藉由當代料理呈現大自然四季更迭之美,表達在餐飲領域多年的探索與體悟。
當經典藝術跨域結合數位科技,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火花?「《RE:江賢二》數位冥想.光影沈浸展」以數位科技重新轉譯台灣當代藝術大師江賢二的畫作,探索藝術家豐沛的創作世界。
不只寫作,《繁花》問世後,金宇澄也舉辦「繁花——金宇澄繪畫展」,透過畫筆勾勒出那個年代真實的上海生活。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以「日常戰爭(Everyday War)」為題,由藝術家袁廣鳴以其專擅的錄像藝術結合裝置作品,投射對於當前政治環境與社會現實的憂慮。
第2屆「2023 STAART Illustration Art Fair 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於11月17日至11月19日登場,今年首度攜手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漾藝術博覽會」與駁二串聯雙展場共同展出,匯聚超過130位藝術家、40個房間、4個公共展區、3件大型藝術裝置以及7場主題論壇,今年展期剛好...
接續《麥卡倫 雪莉印象風味特展》至1月24日的精彩展期,品牌200周年的慶祝活動也在1月27日同空間舉辦,邀請威士忌愛好者共同書寫嶄新篇章。
擅長國際策展的時藝多媒體,將「空軍三重一村」歷史眷村賦予新的生命,透過半年的策劃,現在的三重一村不僅是歷史博物館,更是藝文的天堂。
嘉義縣台語使用比例為66.7%居全台之首,對於在地人而言,台語不但是日常生活中最慣常的語言,更是常民文化與藝術創作的根本。
由嘉義市政府攜手創意團隊「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推出的「2023 有事青年節」將於 10 月 21 日(六)、22 日(日)盛大登場!以「實驗新嘉義 Chiayi, the City Undefined」為題,攜手蔡振南、鄭宜農等 14 組超強卡司演出,以及張志祺、馮宇等 8 位重量級講師開講,...
雙十連假來鶯歌!「2023台灣設計展」10月6日起至10月22日鶯歌登場,開展首周末10月7日、8日除有音樂派對,邀請魏如萱、韋禮安、壞特?te等重量級卡司獻唱,兩天還有歷時300秒的絢麗煙火秀,此外美味圈圈市假日市集首周「山的野味」也將於7至10日登場,邀民眾一同「O起來...
一場聚焦在「聲音藝術」的藝術節應該是什麼樣子?對「臺東聲音藝術節」策展人張溥騰來說,看不見的東西有時候更重要,至少,要讓大家聽見地球的呼吸脈動。
臺灣文學館20歲生日了!2023年由擅長城市文化輸出的策展單位屾屾市籌劃,翻開台灣文學新篇章,於10/14-10/15舉辦為期兩天的「文學暢秋日」。
第13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於今2023年9月30日至10月29日登場,以多種形式翻轉「石」媒材的既定印象。
數位體驗設計團隊叁式Ultra Combos遊走於真實與虛幻之間,用空間說故事、以想像顛覆體感,他們想傳達的從來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感受到了什麼。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今年迎來15周年,也適逢雲門舞集50歲生日,舞團特地重返池上,藝術總監鄭宗龍特別呈獻池上專屬版的《天光・霞》,更邀請由林懷民老師親自指導的池上孩童們復刻《薪傳》〈耕種與豐收〉。
負責演唱會主視覺的楊士慶,早在演出數周前便結束了他的工作。作為aMEI 的死忠歌迷,這不只是一份向宇宙下訂單的工作機會,也是一趟朝聖之旅。演唱會倒數計時,楊士慶期待被音樂療癒, 也醞釀著要好好跳舞的心情。當他去年底於社群分享高雄場的演唱會視覺時, 只留下一...
慶祝「當代潛水腕錶之父」Blancpain五十噚系列問世70周年,「五十噚70周年限定展」將於台北101購物中心登場。
《彰化.前進三百》帶領讀者概覽這座300年歷史的城市,如何在時間長河中淬鍊出獨樹一格的精神與面貌,並且始終大步前進。
第二屆「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將於 2023年11月2日至5日舉行,作為東京最具野心、覆蓋全市的當代藝術企劃,聯手東京市內共50間藝廊和藝術空間,展現日本藝壇的深度與活力。
繼「來美術館郊遊」、「無無眠」之後,蔡明亮三度與北師美術館合作。10月27日起,在電影院上映《日子》,並於美術館展出「蔡明亮的日子」,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感官馬拉松體驗。
台北慕舍酒店(HOTEL MVSA)與全球最具權威之一的法國攝影藝廊YellowKorner合作,推出「藝饗之旅」攝影藝術展覽。
蔡明亮第11部電影作品《日子》於近日上映。這部僅有46顆長鏡頭、全程幾乎無台詞的慢電影,是這位一代宗師近十年的生活總結。
「留白計畫 blank plan」年度策展「追光 In The Shadows」於2023年11月11日至2024年2月29日登場。
專訪東京國立新美術館館長逢坂惠理子,深度探討疫情間的美術館轉型,如何使其再度成為東京觀光新熱點。
「誠品生活松菸」於1月20日試營運,接棒台北信義誠品成為24小時書店,書量擴大3倍與敦南書店相當,更將於1月26日起連3天松菸全店策畫逾50場藝文活動。本次匯集五大亮點,邀讀者一同加入這場跨界藝文盛宴。
5月4日至9月1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迎來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度來台之大型個展,該展覽由北美館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合作,邀請兩館策展人艾瑞恩.洛克與吳昭瑩共同策劃,完整呈現藝術家40年豐沛的創作能量。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今年5月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登場。
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全展期票券提早開賣,周末延長開放至晚間8點。
位於台南市區的StableNice BLDG.是一間高人氣咖啡廳,亦是一處融合印刷設計、藝廊、生活選物與雜誌圖書館等店的複合式空間。主理人張育齊期望它更像藝文聚落,能為人們產生愈多影響。
花蓮的地理景觀與文化資產是全台灣保存得最為完整的縣市,幅員遼闊且狹長,造就了各區塊間發展相互殊異的珍貴特質。
圖文作家/插畫家米力從待了快三十年的公司退休後,為重拾平靜生活,回到畫室、走入山林,以文字和顏料記錄中年後的生活心境,集結成她的最新作品《緩慢是風景的名字》。
今年,粉樂町迎來了第13屆的展覽,由富邦藝術基金會策畫與主辦,在富邦美術館開館前於信義區進行預熱活動,以點燃粉樂町的創意精神,展期從4月6日持續到6月23日。
身為Miss Dior繆斯女神的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在Dior Book Tote Club的最新形象影片,介紹五本她最喜愛的書籍,每一本都非常精彩!
在2024米蘭設計週上,四位來自台灣的創作者與米蘭 Isola Design 團隊合作,策劃《弦外之音 UNDERTONE》聯展,從材料、文化、製程、感知、空間關係切入,思索「物」在當代的價值與新義。
以時髦、設計感享譽全球的Ace Hotel酒店,繼2020年於日本東京開設亞洲首家分店後,第二家日本分店也將於2027年迎來開幕。
「藝起漫遊五漁村-頭城五漁鐵藝術家駐村成果展」結合十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駐村創作,帶領民眾深入探索五漁村獨有的生活風貌與文化特色。
歷時近十年籌備,位於台北市信義區A25園區、總坪數達3000坪的富邦美術館將於今(2024)年5月4日開幕。富邦美術館特別邀請享譽國際之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及其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RPBW)與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廠共同設計監造,...
正在義大利展出的Gucci Design Ancora家具展,透過大師工藝之作頌揚過去經典,展開新創意篇章。
中原文創園區於即日起至5月12日舉辦「陶逸時光」特展,不僅能觀賞陶藝的多種樣貌,周末假期也提供了豐富的市集活動、手作課程、職人講堂與文化走讀旅行。
延續Hedi Slimane熱衷的當代粗獷主義(Brutalist)裝潢美學。
東海岸以台11號公路為軸線,近百個聚落依山傍海帶狀分佈著,其中都蘭這個小小的海濱聚落,本身就是當代多元紛呈的全球化世界的縮影。
許知遠以一名旁觀者的身分,書寫其在維也納的所見、所遇,以及對這座城市的歷史洞察、哀愁。
說到日本的主題遊樂園,可能多數旅客會聯想到環球影城、東京迪士尼等,但近幾年日本也陸陸續續增加了許多樂園與主題設施,包含吉卜力美術館、吉卜力公園、哈利波特影城、史奴比博物館、哆啦A夢主題博物館等,這些樂園該怎麼玩就讓編輯帶你一次看!
十組藝術家藉由駐村的藝術創作,帶領大家深入感受五漁村的魅力與多樣性。
法國著名水晶品牌Saint-Louis 於BELLAVITA寶麗廣塲愛馬仕‧博藝府家‧聖路易專門店舉辦「傳承工藝 匠心展演」(Une Histoire de Savoir-Faire) 展覽,引領賓客深入了解品牌享負盛名的精湛工藝。
為迎接台南400周年,台南綉溪安平飯店盛大開幕,並打造全台首座飯店沉浸式互動空間,超越旅宿感官的想像。
2024「草草戲劇節」即將於 3 月 15 日至 3 月 24 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盛大舉辦,今年以「當青春 Tng tshing-tshun」作為主題,帶來近兩百場文化活動,以不同的角度探索青春的亮面與暗面。
2024台南建城邁入400年,今年有「三大燈節」齊聚這座古城:台灣燈會睽違16年重返台南、指標性的月津港燈節,與首屆「新營波光節」。新營波光節以光影藝術為核心展現台南人文歷史、生態環境,於新營文化中心及新營天鵝湖,分別打造「團圓‧微光」幾米戶外藝術裝置展以及「...
「See the unSEAn打開海平面」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展出,邀請民眾掀開海平面,探索海洋生態所面臨的海廢危機,並理解海廢對環境的威脅與重要性。
一年一度的「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誕生於疫情中的2021年,這場非典型、非定點的藝術博覽會,展場覆蓋整座城市。從此,11月的東京除了紅楓,更多了逾五十家敞開大門的美術館與藝廊迎接世界,為日本的當代藝術帶來新視野與能量,也為東京畫出全新的文藝城市地圖...
「光彩絮語Luminous Whispers」藝術展於台北101辦公大樓場域展出,透過藝術家們對日常光景的觀察及生活想像,折射出豐沛多樣、五彩繽紛的視覺意象。
今(2024)年1月,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的新作《一個人的活法》在他的古稀之年出版,將三十載媒體閱歷,及自2009年跨入當代藝術文化領域至今的人生經驗整合、歸納。他在這個訪談中特別分享這些年的活法:一位「麻瓜」如何努力與藝術對話,以及不論年歲始...
適逢臺南建城400年之際,全球蘭花界兩大盛事——第23屆世界蘭展暨第20屆臺灣國際蘭展——將於2月24日至3月10日,首度同時舉辦於臺南。台灣蘭花協會攜手跨域藝術家陳普與植物風格師Yuty,搶先為我們導覽:從國際外交舞台到街角日常,蘭花以怎樣的美麗姿態在我們的島嶼綻放?
「慢熟工作室」由藝術家黃湘與設計師楊少鈞共同創立,從平面設計、藝術插畫到展覽策劃,跨越領域不設限,期望透過藝術創作與商業結合,讓藝術走入生活。
高雄市立美術館攜手英國泰德美術館,打造年度典藏特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在這個鮮花最多、最盛美的春天,還不知從何開始與花貼近嗎?別擔心,隨著近年花藝店鋪、課程在台灣日漸流行,各式花藝空間也在島嶼各處悄悄綻放,本次VERSE精選介紹三間非典型花藝空間,有別於單純販售鮮花的傳統花店,分別提供主題花藝課程、客製化穿搭花袋、花園採集...
韓國高人氣藝術家INAPSQUARE首度來台,攜手勤美誠品綠園道打造KNOCK KNOCK SLEEPYHEAD展覽。
在後疫情時代、數位化加速發展的趨勢上,臺南市美術館今年突破以往觀展形式,攜手線上看展平台ARTOGO推出線上美術館,完成台灣藝文場館在數位轉型歷程中的前瞻創舉。
法國精品品牌Longchamp日前舉辦「Longchamp University」開學派對,特別邀請詹子萱、曹佑寧、Julia吳卓源與9m88等時尚名人齊聚一堂,慶祝春夏季新系列推出。
座落於台北東區的現代主義風格家具店MCM LIVING,在近期迎來開幕。店內引入美國經典家具品牌Herman Miller,以及瑞士模組家具品牌USM Modular Furniture,接下來還將舉辦展覽、論壇等精彩活動。
《VERSE》編輯出版的恆隆行品牌專書《Be Your Daily 恆隆行——美好生活的代理》,集結品牌原廠獨家專訪、各領域人士的生活觀點,更深入採訪恆隆行董事長與團隊,認識恆隆行從代理商到生活風格品牌的轉型之路。
當我們回首過去十年,台灣的數位支付生態經歷了革命性的變遷。從便利商店的小額交易到複雜的城市交通網絡,iPASS一卡通以其創新和穩固的技術,為這場變革奠定了基石。它不僅是一張卡片,更是連結人們日常生活的紐帶,一個智慧城市生活的縮影。
《留給大地更多色彩》是由國際知名的旅英藝術家優席夫與YellowKorner法國攝影藝廊共同策劃,旨在透過藝術的力量喚起公眾對環保議題的關注。
如果花「藝」本質上是種藝術,鍾想想就是把這份可能推到極致的人。在近十年來台灣曾陸續流行的乾燥花、韓系、草花、日本傳統花道(Ikebana)等風格中,她的創作無法被歸類與定義,奇幻且充滿生命力。她創立花藝設計品牌「opm」,曾為9m88創作單曲封面、與各大時尚雜誌合...
基隆美術館在今年四月甫開館後的首檔國際大展「第 25 小時」於9月26日至12月1日展出。由策展人林裕軒和黃郁捷策劃,邀請來自各國共 17 位(組)藝術家參與,其中還有由基隆美術館與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藝術家三方共製的大型作品,以及5件全新作品。「第 25 小時」透過...
讓人想一再回訪的城市——台南。選好日子,上午悠閒出發,約中午抵達,一天半(36小時)的極樂美食散步路線,是旅居台南的作家楊馥如,結合在地觀點與自身心得,搭配在地優惠卡「台南甜甜卡」,分享給打算來台南一直吃、一直吃的大家。
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與頂級珠寶品牌Van Cleef & Arpels,共同呈獻一場令人屏息的藝術盛宴——《大美不言》特展。這場橫跨東西方、融合古今的藝術對話,是藝術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年度盛事。
瑞士高級製錶品牌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270週年展「THE QUEST」台灣站,找來11位台灣藝術家參與,展示手稿、老物等深具價值的物件,探索文化、藝術與高級製錶工藝。
在新店山上的家中,時尚生活領域的知名KOL 李瑜(Yutopia)打造了一座摩登、極簡且富有層次感的廚房。俐落的空間線條、不鏽鋼與石材的細膩質感,以及嚴謹的收納設計,讓這座廚房不僅實用,還充滿現代美感。
以羽絨製品聞名的NANGA,繼去年首次在台灣舉辦期間限定店後, 如今再於台北的山系概念店0km山物所帶來快閃。
從2019年開始,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將國際知名畫廊帶到台灣,成為台灣和國際藝術界接軌的重要橋樑,其中關鍵推手就是來自美國、但中文說得極好的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2025年5月,台北當代將進入第五屆,也將是岳鴻飛在台北當代的最後一年...
FENKO鳳嬌催化室將北美館展品《Heterogeneous 崎》作品〈叄石〉移植至尚暘建設大廳,轉化為公共藝術,延續藝術生命。結合苔蘚牆、織品與聲音療癒,打造與自然共生的空間場景,實踐藝術與資源永續。此合作開啟藝術進入建築的新模式,為藝術永續與紙文化創新注入新能量。
由瑞銀集團呈獻的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母親節週末5/9-5/11展開,推出限定優惠即享一人購票、兩人同行。
隈研吾是當代最重要的日本建築大師之一,曾獲日本、義大利等國際建築獎。作品擅長使用竹、石、木材、紙等天然建材,結合大自然的光影、水紋等元素,將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形成看似溫柔但能接納各種外力的「負建築」。去(2024)年底,他設計的台中文化新地標「勤美術館...
穿越雪隧持續南下,越過霧靄山嵐後,便是一陣微鹹海風,那便是蘇澳,一個細膩承載文化底蘊與詩意想像的冷泉小鎮。身為山海的鄰居,煙波蘇澳四季雙泉館以「自然永續」為題,邀旅人與在地來場深刻對話。
當哥吉拉不再只是特攝電影裡的巨獸,而成為藝術家筆下的文化隱喻,《哥吉拉・THE・藝術展》帶領觀眾穿越影像與現實的界線,在當代藝術語境中重新審視這位橫跨七十年的怪獸傳奇。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畫「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計畫「【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NON-Belief: Taiwan Intelligens of Precarity)」,即將啟程前往威尼斯,自5月10日至11月23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
在瀨戶內的海風與陽光之下,藝術,不單純是被觀看,更多的是被「感受」。七件作品邀你走進色彩、聲音、身體與記憶交織的現場,一場橫跨島嶼的沉浸式對話,即將展開。
丹麥設計節「3daysofdesign」將於6月18-20日在世界建築之都哥本哈根登場,《欣傳媒》特邀建築設計師邱柏文Johnny Chiu帶路,獨家開箱知名建築師事務所!
年度音樂盛事「臺北音樂博覽會 TAIPEI MUSIC EXPO」(TMEX)及系列活動「JAM JAM ASIA 亞洲音樂節」(JJA),演出陣容含括嘻哈、搖滾、電音、POP 流行等領域,將於8月28日至31日在北流園區盛大展開。
2022年底成立的新興家具展間「MTBLM 新陳代謝」,隱身於中和廠辦熱區的商業大樓內,以販售新舊設計家具結合策展企劃、展間租用、軟裝設計等服務,打開各式體驗舊世代居家美學的大門,負責人Bug期許這個空間能為台灣中古家具市場帶來些許變革。
華康將於6月5日舉辦設計論壇《言嶼之間》,結合文化詩意、設計語言與商業應用,邀集字型設計師姜鳳怡與設計名家共探台灣文化語氣。主視覺以華康金蝶體呈現柔軟美感,搭配Monsoon主廚打造的風土小點,打造多感閱讀體驗。
全新概念藝術展《THEiCON》邀請村上隆藝廊KAIKAI KIKI,與創作插畫角色LABUBU聞名的香港藝術家龍家昇等海外知名藝術家,結合雕塑、藝術裝置和玩具公仔等作品,在今年6月27日至6月29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
2025年,丹麥知名瓷器品牌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 )迎來創立250週年的重要時刻。在這片以極簡與詩意著稱的北歐國度,這不僅是一個品牌的紀念日,更是一場穿越兩個半世紀、關於工藝、設計與文化靈魂的藝術對話。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今年首度攜手Koshi Café,以限定聯名的方式合作,讓藝術自展場蔓延至街角,於生活中留下氣味、味覺與美感的痕跡。
國際級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在台灣首度舉辦的大型個展「超越理想的風景」,近期於基隆美術館登場。這座前身為文化中心的基隆美術館位在基隆海港城的精華地帶,經由禾磊建築主持人梁豫漳重新規劃改造,去年4月開館後,為這座城市標示出交匯各方創意能量的新可能性,讓文化...
在這個氣溫與情緒一同升高的季節,甜點不再只是味覺的愉悅,而成為一場關於質地、空間與風味敘事的感官提案。由栗林裏攜手百年乳業品牌中澤奶霜,於6月13日至15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男澡堂,松山文創園區男澡堂推出的期間限定展演《此地禁止融化.Creamscape》,以「柔軟」...
當高級時裝走入日常空間,設計重新定義生活的質感與尺度。
一年一度,《VERSE》舉辦融合思想與體驗的春季年會方才落幕,透過論壇對談、飲食體驗與實地踏查,帶領參與者深入探索台灣當代美學與風土文化的多元面向。
日式建築、海風與百年大樹在花蓮市區交織成迷人風景,爵士樂與咖啡香氣點綴著閒適氛圍。1944年完工的花蓮放送局,作為日治時期最後一棟大型建設,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震後花蓮最受歡迎的咖啡館。就讓我們以此為起點,展開一趟花蓮市中心的歷史文化之旅!
#AD當約翰走路JOHNNIE WALKER推出BLONDE波浪威士忌時,它不只是在酒品系列中增添了一個新成員,而是顛覆了百年品牌的規則。以其獨特的輕盈口感、明亮風味以及百變的喝法,挑戰「威士忌必須濃厚沉穩」的陳舊教條,重新定義出無限可能。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攜手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時藝多媒體,集結38位藝術大師,精選81件橫跨印象派至現代主義的重量級典藏,於今夏首次在台完整展出。
2024年4月花蓮強震的半年後,第三屆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以「星球爆裂觀測站」為主題,關注地震及震後的花蓮。阿美族身分的總策展人Nakaw Putun分享,「PALAFANG」為阿美族語做客、拜訪之意,「跳浪」既是地名,也是東海岸原住民早期往返花蓮在礁岩之間,跳躍通過浪...
文山區咖啡館推薦:木南公園旁的平房老屋,是自由・之丘,這裡有咖啡、有茶品、有電影,是一切有趣可能發生的地方。
源自ISSEY MIYAKE的男裝副線IM MEN正式插旗台灣,並同步推出限時品牌特展。展覽聚焦六大系列,交織日本傳統製衣工藝與當代科技語彙,從布料的選擇到結構與剪裁的轉化,層層演繹服裝如何回應身體的韻律、擴展空間的流動,重新定義穿著與美學之間的關係。
姚謙作為華語樂壇的作詞大師,創作過太多家喻戶曉的名曲,如為曾淑勤寫的〈魯冰花〉、王菲的〈我願意〉、辛曉琪的〈味道〉或張學友的〈如果愛〉,但姚謙也早已是一名資深藝術收藏家。接觸藝術已超過半世紀,更走訪世界各地無數美術館,他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豐富人們精神生...
Louis Vuitton 2025「Savoir Rêver典藏工藝展」從4月24日至5月4日展開,於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揭幕。本次展覽結合全新硬箱、全亞洲首度曝光的全新家居系列Home Collection、Objets Nomades生活藝術風格傢俱、Les Petits Nomades家居擺飾系列、珍稀皮革臻品、頂級珠寶暨腕...
沒有一個小孩不會畫畫,從田徑選手到藝人再到藝術家,郭彥甫始終如此相信。非科班出身、自我探索繪畫風格的他,認為創作力是每個人自小就內建的方程式,只是被遺忘了而已。因此美術館之於他,是讓身體感官盡情感受美的場域,不受框架拘束,不分年齡階級,更沒有標準答案...
卡地亞在英國V&A博物館推出近30年來首場大型回顧展,呈現卡地亞的珠寶與腕錶傳奇傑作,並首次公開典藏手稿。
2025 「島作」纖維集2nd.於4月18日至20日在台北華山紅磚區隆重登場,以「交織之間」為主題,匯聚41組來自台灣、日本及香港的纖維工藝創作者,以及島作精選邀請的陶藝、花藝、攝影、選品及飲食等生活品牌。
有「桃園西門町」之稱的中平商圈,是各國移工在中壢火車站前的集散地,讓這裡成為桃園多元文化、東南亞美食的代表場域。
這些咖啡空間不僅提供美味的咖啡與甜點,更是藝文展覽、社交活動的重要場域,展現出文山區獨特的社區活力與文化底蘊。
新北市美術館於4月25日揭開序幕,四位知名藝術家莊普、陳順築(1963-2014)、吳東龍與蘇匯宇組成的藝術團體「新店男孩」以〈Don’t Worry, Baby〉展覽投下一顆藝術彗星,劃新了傳統觀展體驗,並與XTRUX攜手,以演算法與遊戲引擎帶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台灣年度藝術盛事「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今年三大核心展區新增藝韻匠心,並首度設立《新生維度藝術家獎》為當代藝術帶來更多元豐富面貌,展覽也將在5月展開。
江詩丹頓慶祝品牌創立270週年,在台灣舉辦期間限定展覽,除了有限量錶款和Les Cabinotiers 閣樓工匠系列,還特設顏振發、陳啓村、朱振南及方序中等11位台灣藝術家聯展。
...vé,不僅以經典的Standard Chair建立單椅標準,更融合工程師、建築師、設計師等多重身份,以工程思維為基礎,創造一系列兼具實用與美觀的家具。繼2023年Café Prouvé企劃之後,明日家居MOT CASA此次於NOKE忠泰樂生活舉辦全新展覽「REIMAGINING THE STANDARD|Jean Prouvé 設計標準再進化」,攜手Vitra與韓國生活設計雜誌Magazine C,帶領我們重新認識Prouvé的經典設計。...
法國藝術家Sarah Jérôme的亞洲首個個展《太古的時間》在路易莎象山藝文中心盛大展開,這場由巴黎當代藝廊Galerie Vazieux策劃的展覽,透過藝術家充滿詩意的作品,邀請觀眾步入一個夢境與現實交織的奇幻世界。
什麼是「家」?當我們在鍵盤上按下「Home」鍵,游標會回到文件的起始位置。而當建築師按下心中的「Home鍵」時,他們會回到哪裡?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以「Re-turning『Home』」為主題,邀請觀眾與建築師一同踏上這場回歸原點的思辨之旅。從個人的「家」到城市的「鄉」...
駛向陽明山,遇見一座1950年代美軍宿舍正在經歷徹底的身份轉換。「onefifteen初衣食午」將歷史建築群改造為YMS by onefifteen——台灣最具野心的生活美學實驗場。八月下旬正式開幕前,這裡將迎來第一場重磅客座:丹麥傳奇餐廳Noma,本文VERSE帶你探索整座場域的故事。
由Break Off主辦的台南藝術印刷品市集將於8月2、3日在台南歷史古蹟吳園登場,這是該團隊繼台中藝術書展、台北國際海報博覽會後,首度進軍南台灣的重要活動。本次市集確認有來自韓國、香港、中國等海外創作單位參與,部分參展者更是首次來台,選擇以此活動作為認識台灣的...
在香港黃竹坑一棟大樓裡,藏著一間罕見的攝影書專門店。進門左側牆上,三十本攝影書整齊排列,每本都印著日本知名攝影出版社青幻舎的標誌。這裡是「顯影堂」——攝影平台「顯影」主理人劉東佩從線上走向實體的溫暖角落。
2025臺灣文博會即將於8月2日至11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及南港展覽館隆重登場,本屆以「水風景」為年度主題,深刻展現臺灣作為川流海島所孕育出的獨特文化生態系,同時呈現文化如水般豐富多樣且深入日常生活的強大能量。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摩登時代:唱片轉動・流行誕生》特展,集結珍貴藏品,帶領觀眾穿越回 1930 年代臺灣流行音樂的濫觴。展覽不追求歷史復刻,而是透過材質、光線與聲音編排,營造介於想像與真實之間的「摩登時代」氛圍。
2025年10月,京都青幻舎迎來創立30週年。這間以「當代藝術的存在感」為核心信念的出版社,從1995年的一間小型工作室,成長為日本藝術出版界的重要推手,累計出版超過1,000本高品質藝術圖書。在電子書籍大行其道的時代,青幻舎始終堅持「紙本藝術」的收藏價值,並於30週...
如果準備來趟日本建築巡禮,金澤「石川縣立圖書館」宛如圓形劇場般的閱覽空間,以及書本翻頁的外觀,值得一訪。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進入百年,院方正式啟動「故宮100+」。這座台灣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博物館,將透過一系列展覽與改造,不只延續歷史與文化經典,更要展現對未來的包容與對話。
當人們走進故宮博物院的新展館,參觀《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看到梵谷、塞尚、雷諾瓦、蒙克的畫作一一在眼前展開時,彷彿越洋來到紐約第五大道上世界最知名的三大博物館之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這場難得一見的展覽,讓台灣觀眾能近距離欣賞印...
隱身於台南中西區信義街46巷的百年老宅「信義咾咕石黃宅」,在歷經歲月洗禮與專業修復後,終於以「建築美術館」全新姿態對外開放。這棟富含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宅邸,不僅是台南五條港風華的見證,也化身為結合建築教育、展覽及空間美學的新型文化場域。
日本花藝藝術家川崎景太(Keita Kawasaki)日前首度來台舉辦個展「Hana Graphic Art—花之平面藝術」,這是他在東京都還未曾實現的完整作品展出,也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美學探索。
《捷克最美麗的書展》即將在8月10日於「不只是圖書館」劃下句點。這場由捷克中心臺北策劃的展覽,不僅呈現「年度最美捷克書籍」全國大賽的30本精選,更獨家展出捷克設計大獎得主的插畫作品,以及捷克中心出版的《外在所缺乏的,內心尋覓不著》。透過對紙本設計的堅持與...
在2025台灣文博會現場,WOKY沃廚不只展示產品,更首度公開「模具微型展」,從製程到回收完整呈現循環理念。
...館餐飲體驗提升至全新高度。前香港米其林星級餐廳主廚何卓濠(Percy Ho)以法式小館概念,讓朝鮮薊、醃漬鮭魚等經典料理成為感官藝術;而瑞士甜點大師Florian Bourquin則在Rolling Dough帶來層次分明的手工可頌,讓北美館從單純的展覽空間,轉變為台北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儀式與社交中心。...
在大阪市中央公會堂這座紅磚白飾的百年古蹟裡,一場來自臺灣的文學魔幻正悄然展開。《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選在日本盂蘭盆節期間登場,以六大主題勾勒臺灣文學中的神異世界,從原住民口傳神話到當代小說家筆下的靈異想像。
百年前的大稻埕,是前人耕耘台灣新文化與藝術的起源地,如今的大稻埕,則是我們追尋歷史、延續記憶的地方。1920年代,黃土水作為台灣雕塑先驅,活躍於日本和台灣,亦被視為台灣現代美術啟蒙的重要象徵。2025年夏天,他的母校成立「太平國小博物館」,以此作為新世代親近...
當歷史建築遇上當代藝術,當造紙工廠轉化為文字創造的現場,會激盪出怎樣的文化火花?從7月12日至8月31日,宜蘭中興文創園區推出年度藝文展覽「2025藝術自造祭」,以《書冊與文字的載體》為主題,邀請觀眾成為這本還未寫完的書的共同作者。
英國傳奇畫家威廉・透納(J.M.W. Turner)全球巡迴特展,堪稱是今年夏天台北重量級藝術展覽之一。《VERSE》特別專訪英國泰德美術館策展人Elizabeth Brooke分享幕後秘辛,如何讓現代觀眾置身在透納繪製的景色之中,感受到透納畫作的永恆性。
我所喜歡的鶯歌,是小鎮裡一代一代累積的生活氛圍,還有帶著家業基礎的新生代、後到的移居者,他們既復刻又調和出新的鶯歌本色,更有醞釀多時的美術館準備開張。這一路走來,我在層層疊疊的小鎮風景裡,探索出一條有趣的路徑。
2024年,韓國釜山影島迎來了令人驚豔的新地標—全球最大的沉浸式光影美術館「ARTE MUSEUM」正式開幕!這座占地達1,700坪的沉浸式媒體藝術館,不僅規模驚人,更結合了在地文化與國際級藝術美學,迅速成為釜山旅遊熱門景點,也列入韓國釜山通行證Visit Busan Pass免費景點...
「臺南文學季」是以台南為舞台的年度文學盛典,串聯演出、講座、展覽與創作。今年透過聽覺、氣味、飲食、藝術、地景、科技等跨域素材,將所有感官融合,以文學作為引子,與當下的自己和時空對話。
話題性末日電影《28年毀滅倒數》將在台登場,由電影延伸出的沉浸體驗展,搶先在台北西門町開幕。
從莫內對光影的執著追求,到史蒂文斯筆下的母性光輝,印象派藝術家們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定義了繪畫的可能性。他們不再滿足於複製既有的美學標準,而是創造出一套全新的視覺語言——一種屬於現代性的表達方式。我們精選了《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展覽中十幅必看...
國際刺青藝術家Josh Lin(林立杰)的刺青店,位於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附近巷弄內,這裡是他揮灑創意的地方。入行二十多年,他憑藉細膩的黑灰寫實刺青屢獲世界冠軍,成為台灣寫實派刺青的佼佼者,設計大受名人愛戴。儘管刺青界人才輩出,但他的明星地位仍屹立不搖。
位於岡山縣的茶飲專賣店「SABOE OKAYAMA(茶方薈岡山)」,以21世紀現代茶道美學,持續推廣悠久的東方茶文化。喫茶體驗的店舖「T., Collection」,以特製的十茶十色,為生活的作息時間注入10種好茶,更搭配恰到好處的茶點、典雅的茶器,享受個人平靜的小茶會。
六月的台東知本,本該是夏日溫煦的時節,《沐光泉》開幕那晚卻突然風雨大作。看見小朋友們踩著溼滑的舞台,仍舊專注地跳著族群舞蹈,那份不受天候影響的純粹與堅韌,讓人瞬間明白什麼是「與自然共生」。或許,正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2025年台東光祭《沐光泉》顯得格...
當金曲獎入圍名單公布後,除了歌迷的熱烈討論外,業界專家們的眼光更能看穿表象,發現一般觀眾容易忽略的專業細節。這次我們找來四位業界專家:殷振豪、黃宣、方序中、閃靈 Doris,談談今年的入圍作品呈現什麼樣的趨勢?哪些作品在他們心中已經得獎?
建築、藝術迷又有一份踩點清單了!2025世界最美七大博物館名單揭曉,亞洲僅兩座入選,分別為韓國首爾的音響博物館 Audeum 與印尼峇里島的 SAKA Museum,除此之外巴黎大皇宮也在榜單內。
走進第三屆在大臺南會展中心舉辦的2025好感空間展,你很難不被場內的氛圍所打動。它打破傳統的建材商展框架,沒有冰冷的規格表和價格標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策展藝術的空間語彙。材料在這裡成為了大家所溝通的共同語言。
當代藝術如何重新定義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從6月21日至9月21日,北美館呈現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30年創作生涯的精華,17件橫跨裝置、繪畫、雕塑與攝影的作品,構築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感官宇宙。
在全球辦公型態劇烈轉變的浪潮中,台灣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共享辦公新標竿。2025年6月,座落於台北世貿1館2樓的「TAI-ONE SPACE智能共享辦公室」正式開幕,不僅是全台首座設於展館內的智能共享辦公室,更標誌著台灣共享辦公產業邁入全新里程碑。
In Taipei, vibrant religious traditions coexist with repurposed industrial sites, revitalized historical landmarks, and intimate art spaces. These cultural layers give the city its emotional depth and romantic appeal.
在臺北,繽紛多元的宗教信仰與...
當建築不再只是建築,當繪畫承載著對未來城市的預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從6月21日至8月10日,台北當代藝術館呈現英國建築大師彼得.庫克(Sir Peter Cook)的個人展覽,透過2件現地裝置與13件數位版畫,構築出一個關於台灣未來的建築幻想曲。
北美館最新大展的主角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的創作橫跨哲學、美學與社會實踐,讓觀眾透過沈浸式體驗,重新思考身體、自然與環境的關係,他在倫敦泰特美術館的作品《氣象計畫》創造兩百萬參觀人次。奧拉弗·埃利亞松如何改...
今夏,台北迎來前所未有的藝術季節,多場國際級大展同時在城中綻放,展現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與實力。這不僅是檔期巧合,更是台灣藝術生態長期累積的成果。
2025年適逢英國傳奇畫家威廉·透納(J.M.W. Turner)250週年誕辰,這位被譽為「光之畫家」的浪漫主義巨匠,透過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巡迴展覽與台灣觀眾見面。
當代建築界的詩人藤本壯介,這位設計了2025年大阪關西萬博「大屋根」的建築大師,正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他的首次大規模個展「藤本壯介的建築:原初・未來・森」。這場展覽不只是30年創作歷程的回顧,更是對未來建築的深度探索。
對徠卡迷而言,那紅色圓點標誌不僅代表著光學精準,更象徵著一種生活態度與美學追求。當這種近乎信仰的熱愛從相機延伸至腕錶領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靜謐的太平洋岸邊,一座融合「自然、藝術、建築」三位一體的藝術聖地已然綻放。江賢二藝術園區由江賢二與建築師林友寒共同設計、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擔任館長,是少見的由在世藝術家親力親為打造的美術館。
阿美族藝術家Siki希巨蘇飛,以其獨特的木雕創作和文化傳承工作,成為台灣原住民藝術界的重要人物。本文深入探討Siki的藝術生涯,從他早期在建築工地的經歷,到回歸部落後致力於阿美族文化的重構與傳播,如何通過漂流木雕塑、劇場表演和文化活動,展現阿美族的神話、舞蹈...
由台灣特斯拉(Tesal)引進的純電皮卡Cybertruck,將從台北一路巡迴展覽到高雄。在未來確定不於台灣上市之下,讓這輛可防彈、猶如裝甲車的移動工具更顯獨特。
中國藝術家何翔宇,以裝置藝術與影像作品呈現「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Past is Prologue —何翔宇個展」,於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2月16日於關渡美術館展出。
Louis Vuitton 2024「珍稀皮革展」從11月6日至10日展開,一睹路易威登精湛技藝、創新傳承和工藝文化。本次珍稀皮革系列展出超過五百多件的作品,蘊藏過往經典以及2024年全新限定的鱷魚皮革飾面,並展出首度來台的特別訂製高級晚禮服。
全球矚目的倫敦亞洲藝術展(Asian Art in London)再度掀起藝術與文化的熱潮,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收藏家與專業人士齊聚。作為國際藝術界的年度盛會之一,倫敦亞洲藝術展匯集了來自各國的頂尖藝術家、畫廊與文化機構,為長久以來推動國際藝術對話的重要平台。
全台首座結合美術館與圖書館的「台中綠美圖」即將於2025年底啟用,這一嶄新的文化地標將打破傳統界限,賦予參觀者無縫連結的空間體驗。台中市立美術館館長賴依欣以「共融和探索」作為啟動場館的核心,致力讓這座文化殿堂成為市民體驗感知與休憩的理想空間。
藝術家的美術館彷彿就是藝術家一生中最大的作品。除了大型公立美術館,以及各地私人美術館,《VERSE》特別精選四間以台灣藝術大師為主題的美術館,從傳承三峽文化的李梅樹紀念館,到明天春天即將開放的台東江賢二藝術園區,都是不容錯過的藝術殿堂!
生活風格品牌「恆隆行」舉辦的《2024恆隆行永續設計節》,經由時尚、設計、戲劇、餐飲各種體驗探索物件永續。
楊三郎美術館位於永和博愛藝術街,是一座展示台灣油畫大師楊三郎作品與歷史文物的四層樓空間,1991年正式開放。美術館內從4樓逐層展示大師各時期的經典作品與珍貴史料,讓遊客不僅欣賞畫作,更能深入感受台灣藝術發展歷史與永和的文化魅力。
理性計算每一次沖泡咖啡的變因結果,感性熱情展開對咖啡飲品的無盡想像,加上家鄉二林的獨特飲食記憶,培養出對於味覺的敏銳度,這些乍看截然不同的特質,引領興波咖啡(Simple Kaffa)創辦人吳則霖不斷前行,從最初在假日騎著三輪車擺攤賣咖啡,到成為世界咖啡師冠軍,...
...一群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典藏管理組」(簡稱:典藏組)。他們就像藝術的守護者,肩負藝術品從購置、歸類、保存到展示任務,因此對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組組長方美晶來說,典藏不只是一個被動的名詞,而是一連串經過深思熟慮的動詞進行式,必須考量修復和具備永續保存性的展覽方式,才能把藝術品從歷史帶向未來。...
台中,一個距離台北車程約莫兩小時的城市,不同於台北的擁擠快節奏,更開闊的視野與自由感,重置一下心靈的解放。著有《啡嚐日本》、《咖啡寶島》、《滷肉飯寶島》的作家Chez Kuo,不藏私地與我們分享他用去趣APP安排的台中彰化兩天一夜行程,挖掘藏在老城區的日本味,...
曾經,對於何偉新來說,用心地把眼前溫潤的皮革經由敲打、烙印、黏合、縫製等繁複工序,交織出美麗的手提包、皮夾、皮帶等皮件用品,只是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做的「頭路」。在一次前往義大利佛羅倫斯與當地工匠師傅交流工藝技術的過程,何偉新被工匠對皮革工藝的堅持及熱...
廣源良從絲瓜莖蔓萃取出來的絲瓜水,以「台灣唯一純天然絲瓜水」聞名,滋潤了無數台灣男女老少的肌膚,也滋養了在地發展、哺育了施家的四位孩子。回家傳承家業的二代經營者們重新思考廣源良與在地的連結,以新思維進行轉型,讓廣源良的口號「島嶼上的一抹浪漫」成為永久...
推開略顯歷史感、沉甸甸的木門,走進林果良品位於台北金華街的門市,宛如回到還沒有大量生產、複製技術的工藝時代,一雙雙由師傅在台灣手工製作的皮鞋,在微暗燈光下散發優雅氣息,映照著遠處色彩斑斕的紳士襪。看似充滿城市時尚感,但這裡處處都充滿彰化魂,更攸關彰化...
「幸福販賣所」的老闆洪維駿一生中有許多誤打誤撞,這些機運讓他在世界各地累積不同的工作經歷,也在十多年後將他帶回家鄉扎根,將所有經驗化作為一支傳遞幸福的冰淇淋,呈現他眼裡彰化土地的樣貌。
「你夢想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許多人的答案可能是擁有財富或地位,但對於國產大豆品牌「田野勤學」創辦人陳光鏡來說,這些外在可以輕易被計算的條件,都不是他夢想生活中最必要的元素。反倒是與家人在廣闊的鄉間擁有踏實、自由自在地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看似簡...
穿過鐵路平交道,穿過芭樂田,穿過鄉間阡陌,穿過淙淙溪流。尋訪「小高潮色計事務所」主理人色長位於彰化二水的工作室,是段長長的旅程,但這條旅程再長,也比不上她和家鄉二水與原生家庭和解的過程,以及她所走過的一條與眾不同的非典型藝術家之路。
美術館已經是各城市推動創意經濟的重要文化設施,尤其在六都之外的其他城市,也有許多各具特色的美術館,不論是歷史建築改建的美麗空間,或者是位於海邊與山下的浪漫基地。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過去曾是一座軍人驛站,如今改造成獨具魅力的藝術殿堂。作為金馬賓館的靈魂人物,永添藝術執行長邵雅曼將這座歷史建築轉變為一座最獨特的當代美術館,見證從廢墟到藝術重生的蛻變,並以獨到的策展定位引領著金馬賓館邁向國際舞台。
音樂創作人、室內設計師、傳統產業經營者⋯⋯,這些職業乍看之下都截然不同,但對於中國衛生材料生產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CSD中衛)第3代接班人暨營運長張德成來說,這幾種專業能力不但能夠相輔相成,甚至還成為新的養分,幫助他屢屢跳脫框架,為中衛帶來許多令人驚豔的...
自2019年開館以來,臺南市美術館迅速成為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平台,結合歷史建築與現代展覽,展現了台南豐富的文化底蘊。隨著二館籌設臺南國家美術館,這座城市的藝術風貌將再度提升,開啟更高的藝術高峰。
台11線上的濱海小鎮都蘭隨著自城市回鄉的部落藝術家、一波波的新舊藝文移居者,讓部落的阿美族文化得以存續,更有新的藝文能量在此蘊積。《VERSE》第25期邀請移居都蘭二十餘年間從事策展、藝術書寫的李韻儀,撰寫都蘭成為台東藝術聚落的故事,同時也分享都蘭必去的各式...
在大安區的一個寧靜巷弄裡,有一座散發著地中海風情的磚紅色獨棟建築,推開Iliya選物店那扇來自比利時的古董木門,彷彿穿越時空,踏入了一個充滿藝術與生活美學的綠洲。
被選為「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的草間彌生回來了!「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睽違9年後,將重現1998年台北雙年展《圓點的強迫妄想》,展覽將以四大子題解析草間彌生的藝術軌跡,展示她近70組經典作品,涵蓋繪畫、版畫、行為藝術等多種形...
「太巴塱文物館」首檔展覽「TAFALONG 太巴塱」將部落神話作為主要軸向,一虛一實交織鋪墊出文化傳承在未來的可能性。
從今年到明年,各地有許多公立或私立的新美術館出現,而這些新美術館,不只是對藝術界有重要意義,也是城市發展的創意空間策略,更改變人們的休閒生活。因為,去美術館不只是欣賞與品味藝術,美術館也是一個全方位的文化空間。
2024年雅加達雙年展紀念50周年,以「穀倉」為策展核心,展現藝術與社會實踐的力量,而台灣策展計畫「策展地誌學三部曲」在現場更添亮點。
第9屆亞洲藝術雙年展由台灣策展人方彥翔攜手來自亞美尼亞、菲律賓、南韓及土耳其的策展團隊,共邀集東亞、中亞、西亞及太平洋地區35組藝術家,展出聲響、錄像、攝影等83組件作品。
在台南西市場斑駁的紅磚牆下,一場橫跨百年的設計對話正醞釀展開。這座在日治時期就作為台南重要食材與布品交易重鎮的「大菜市」(Tuā-tshài-tshī),於10/26-11/10的台灣設計展中,譜寫跨越時空的設計敘事。
具有滄桑歷史的藝術作品需要精巧的修復工作。高雄內惟藝術中心開創全台首座開放式藝術修復中心,公開展示修復師的專業工作,讓民眾得以近距離見證損壞的藝術品如何重獲新生。更透過工作坊活動推動大眾對修復藝術的興趣,讓修復走入大眾的生活。
安藤忠雄說過:「去美術館吧!提升自己的好奇心。」你知道台灣有哪些特別的美術館嗎?除了大型公立美術館,以及今年話題十足的富邦美術館,《VERSE》特別精選七間民間的美術館,不論是國際大師的建築作品,或者改造自穀倉和軍人驛站的老建築,這些都是你一定要去造訪的...
從老穀倉到美術館,「池上穀倉藝術館」承載了深刻的農村回憶與文化精神。在台灣好基金會與在地居民的共同創生之下,成為了扎根在泥土裡、與池上一起呼吸的美學空間,亦是東台灣重要的藝文地標。
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親自操刀,歷時六年籌建、凝聚上百張概念草圖,這座以410坪曲線綠屋頂為特色的地景式美術館——「勤美術館」,即將在12月13日正式開幕。
美術館附設咖啡廳似乎已成了一種「標準配備」,《VERSE》編輯特別推薦全台9間美術館內外的絕佳咖啡館,從北美館、高美館,到金馬賓館,讓你充實心靈之外,也可以享受餐飲的文化體驗。
在時光的長河中,The One走過了第一個20年。這是一段以「東方款待」為心的溫潤旅程,也是一場關於在地風土的深情對話。歡慶20周年,第一屆《The One 異數悅遊節》在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驚喜展開,集結各領域風土引路者帶你嚐見台灣最動人的文化味,讓旅行成為改變的起點...
在這座有著四百年歷史積澱的古都,一份早餐不只是一天的開始,更承載著台南人對生活的想像與追求。2024台南早餐生活節即將在11月2-3日重磅回歸,這次不只是一場美食盛宴,更是一場跨越時空與地域的生活美學展演。
在經歷了0403大地震的震撼後,花蓮這片土地正醞釀著藝術的重生力量。第三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選在2024年11月2日至2025年1月5日回歸,以「星球爆裂觀測站」為題,試圖透過藝術之眼,重新審視這片經常與地震共處的土地,以及在此生活的人們。
軟體服務與地方創生,兩個主題看似遙遠,卻都是軟體公司奇步應用的創辦人陳佳新和謝宜伶懷抱熱情投入的事業。他們以家鄉彰化為基地,用數位工具協助彰化的地方發展,串連在地社群,實踐共好的精神。
源自東京的城市藝文指南「HereNow」,2024年由台灣黑潮文化接棒經營。首波活動「Urban Express城市快遞」於11月29日至12月22日每週五六日在信義區吉祥道登場,集結台北、東京、首爾三地新銳創作者,以工作坊、講座、餐食計畫與選物品牌,打造一場跨越國界的城市文化快遞...
在這個加速老化的時代,這場展覽提出了關鍵問題:當我們說「想再次當個小孩」,究竟在尋找什麼?或許,童年不僅是一段逝去的時光,更是一種重新感受世界的可能性。
王玉萍在花蓮生活已20年,編輯出版、寫作策展是她參與地方的方式。不變的是她始終以花蓮為核心,並關注地方青年培力。
...5年春季,10/10 Group全新香氛選物品牌「10X」攜手全球10款獨特香氣,聯合藝術家與料理達人,於2025年1月15日至4月6日松菸概念店推出《沒有保存期限?》美食調香氛展。當潮流遇上創意香氣,會交織出何種香氛交響曲?一場食物品味與記憶的跨域展覽,讓瞬間香味也能成為永恆故事!...
睽違20餘年,德國當代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世界巡迴展以回顧展重登臺北市立美術館,匯集從1990年代至今近70件作品,呈現其30年融合雕塑與攝影的創作實踐。
攝影藝術結合了技術與美學,捕捉稍縱即逝的瞬間,不僅忠實地紀錄眼前各種景象,也能透過模糊、移動、多重曝光等技術,創造出超現實的視覺效果,讓影像成為充滿故事與想像的藝術表演形式。作為台灣重要的攝影盛會,SKM PHOTO攝影藝術博覽會今年同樣邀集華麗的參展陣容,...
台灣米其林二星餐廳RAW於2024年底畫下圓滿句點,為了紀錄這個歷史性時刻,《VERSE》特別來到RAW的廚房,捕捉團隊準備每一道精緻料理的心力,將他們辛苦穿梭的身影化為一部影像詩,並訪談他們分享十年來的精彩歷程。
繼台北成功展出後,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偕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與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共同呈獻之「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緊接著在2025年初移師至嘉義故宮展演。
新銳藝術家黃馨以生命經驗與、基督信仰與心理學角度出發,透過圖像延展出個展《火焰中的祈禱》,期待前來觀展的人們能獲得滿滿的療癒。
設計不僅是美學表現,更是推動城市創新、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VERSE 專訪艾淑婷副院長,深入探討「台灣設計展」如何改變台灣城市的未來。
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重磅活動「 2025 ART TAIWAN|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以影像藝術為媒介,邀請每一位觀眾體驗「界線」的多重意涵,在視覺與心靈的對話中開啟深刻的感知之旅。
以地景為尺度點燈、搭配不同媒材的作品妝點,如今已經是大眾熟悉的燈節形式,甚至成為各縣市政府固定辦理的活動之一。但大多數人可能不會注意到,鹽水以「始祖」之姿辦了15年的「月津港燈節」,醞釀過上千件作品,凝聚了百位藝術家,在看似年復一年的燈節裡,小鎮發展出...
只要看見巨型蜘蛛,就會想起她!二十世紀女性主義藝術先驅、當代心理藝術的傳奇人物——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以象徵母性與創傷的蜘蛛雕塑聞名全球,繼去年東京森美術館破紀錄締造20萬參觀人潮,這場轟動國際的藝術盛事即將於3月15日在富邦美術館震撼登...
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重磅活動「2025 ART TAIWAN|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即將展開,今年在「界線」這個主題下,邀請國內外50組名家一同探討影像如何在表達情感、觀點與社會現象的過程中,揭示各種隱含的界限與邊界。參展單位除了重量級的攝影大師外,亦不乏...
走進花蓮在地選物店,就像踏入一個凝聚地方風土與人情溫度的迷你小宇宙。主理人並非只是販售商品,更分享生活哲學,以回歸對土地的感恩,邀請每個人細細品味花蓮之美。
自去年起,SKM PHOTO開始探索更多元的攝影創作與表現形式,並致力於提升展覽及獎項的包容性。今年正式進入第二年,「2025 ART TAIWAN|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展出近 500 件攝影藝術作品、開設20場影像系列活動,無論是攝影愛好者、藝術創作者,或是對影像輸出有興...
敦月空間顧問以「設計源自於人,和諧是美的表現」為核心理念,結合建築科學與空間美學,提供全方位的設計解決方案。不同於傳統設計公司,敦月專注於滿足使用者需求,透過顧問角色深入分析,從策畫、設計到執行,打造實用與美感兼具的空間。
每3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季今年將於4月18日登場,展期橫跨春、夏、秋三季,預計將吸引破百萬人次的全球旅客造訪。只是展覽涵蓋多個島嶼,旅人們要怎麼「跳島看展」?專家建議不妨「先住市區、隔天入島」,像是岡山、四國高松市或大阪都是不錯的選擇。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將首度來台開展,跨海與故宮博物院合作,共同呈現藝術界具有重要地位的雷曼收藏,讓台灣人能近距離欣賞西方藝術的七百年發展歷程。
北海岸台灣海岸線從新北市五股、八里、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綿延到基隆,在海濤、風吹與地質作用下猶如精巧皇冠,又以野柳女王頭成為人們朝聖的知名地景之一。「皇冠海岸線」上每一處景點、商家皆是值得遊客挖掘的在地「珍珠」,推薦你親自探索與感受本期充滿北...
House of Story Wear以全新零售模式,集結國內外的續時尚選品,且融入租賃、修繕服務與二手書交換等多元永續元素,同時結合教育推廣與循環經濟,為台灣永續時尚建立全新的里程碑。
從路邊擺攤的田尾花商之子,到台灣重要的進口植物販售者、在地植物園藝品牌推廣者,植物專賣店「樹園藝」共同創辦人陳妍卉,人如其名,一生都和花卉、園藝產業有著難以割捨的緣分。
「美術館在做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蘊含了對藝術、文化與社會的深層思索。對於曾擔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以及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更是北師美術館創辦人的林曼麗而言,美術館的角色不僅僅是展示藝術作品,更是一座橋樑連結起歷史與現代,激...
對演員丁寧來說,家鄉二林的情感與對自我的認識,是隨著年紀不斷流轉變化的一種認同。曾經是斷了根的浮萍,在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丁寧重新梳理自己來自哪裡,也體認到,家鄉正是自己作為演員重要的靈魂歸屬。
勤美集團今年首次以「勤美草悟」生活圈品牌策劃聖誕村,集結藝術、音樂、特色市集及香氛限定商店,還有超過30場精彩表演,打造最具代表性的台中冬日樂園!
繼去年以單一品牌籌備特別展覽,Fuhaus丰巢今年再度帶來全新的主題展「 Palazzo Invisibile 奇想逸境」,以義大利家具品牌Edra與加拿大燈具品牌Bocci雙品牌概念展登場,透過一系列靜謐、曖曖氣氛的營造,引領觀者一同走入探索充滿浪漫情懷的居家空間。
香港是一座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國際大都會,從摩天大樓到傳統茶樓,每處皆蘊含豐富歷史人文,香港旅遊達人阿金將帶你深入探索這座城市的精髓,讓你在這片繁華與本土風情交織的城市中,體驗最獨特的香港魅力。
鹽水人從悠長的歴史榮光裡一路走來,從繁華港鎮到沒落為安靜小鎮。但近年「月津港風華再現」、月津港燈節、月之美術館等一連串計畫,於藝術燈海帶動的熱鬧景象裡,重拾璀燦的美麗記憶與驕傲,為鹽水帶來蛻變的契機。而回返或移居的新生代注入活水與創新想法,也與壯年世...
想一窺臺灣精品咖啡的迷人風景?「咖啡島嶼:臺灣精品咖啡展」絕對是今年最後不容錯過的展覽。在VERSE baR & Café,你不只能近距離感受專業咖啡師的杯測魔法,更能透過沉浸式的風味體驗,探索臺灣咖啡獨有的味覺層次——從清新的花果香,到醇厚的堅果韻味,盡是台灣土地的...
台灣建築師劉培森正改寫美術館的未來。他主導的三大指標性專案-北美館二期擴建、台中綠美圖新建工程、高雄內惟藝術中心,突破傳統美術館框架。劉培森強調:「藝術能量會重塑美術館定位與社會價值。」他提出「建築即藝術載體」理念,將美術館轉型為融合人文、自然與城市...
睽違9年,草間彌生的藝術奇跡再度登台!「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將於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5月4日亮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重現1988年時在台北雙年展顛覆想像的藝術盛事。讓我們一起勇敢走進草間彌生的無限宇宙,體驗藝術與生...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展以「We Are Home」(我們在家)為主題,醞釀五年多,此次藉由影像與裝置等各種媒介,形塑北部社宅藝術盛典。
回顧吉卜力誕生歷程的《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將在1月登台,粉絲千萬要把握這次機會,將可一次看到吉卜力工作室成立秘密與重溫經典動畫的創作歷程。
香港文華東方以其無與倫比的優雅奢華讓人心動,當你漫遊於大館時,能感受到藝術靈魂與歷史的厚重感交織在一起,來趟香港輕奢之旅,沉醉於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之中吧!
桃園中原文創園區首屆「永續光環境創意展」以「永續、創新、實驗」為核心,成為探索未來生活美學與材料創新的舞台。展期從即日起到3月9日,期間展示獲獎的光藝術裝置和入圍佳作的平面設計圖,傳遞台灣永續材料應用的無限可能,更與場域、環境及觀眾對話,以光藝術傳遞環...
台灣橫跨熱帶與亞熱帶,擁有多變的地形與陡峻高山,孕育出豐富多樣的林相與山林資源。「山林製造」整合台灣各地森林育樂場域。透過精心規劃的選品店、概念館與在地商品,邀請大眾以嶄新視角體驗山林之美。
近年來台灣移工與新移民人數持續增加,各界開始關注如何打造友善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不論是政府政策的推動、企業服務的優化,還是社會團體的積極參與,這些努力都在促進多元文化的融合與理解。
酷兒文化與變裝皇后啟發潮流美學,激發性別平權與創意穿搭。知名攝影師登曼波、林建文以酷兒美學為主軸,舉辦「Qoo Pa 酷趴踢」,結合音樂、藝術紀錄台北夜生活。主題「流鶯氓匪」更致敬逝去的友人,凝聚愛的力量,為酷兒發聲!
藝術家胡嘉有個特殊的別稱:台灣猴鶴雙形拳第三代傳人,他同時也是「滅劇場」的創辦人兼藝術總監,長年進行現代舞創作。2025年1月,宛儒畫廊邀請胡嘉舉辦個展《能量的黑線》,展出他的當代書藝作品。許多人誇他創作跨域甚廣,但他的初心其實始終不脫離台灣本土武術的哲...
選址於山海交融的瑞芳,META Design全新策劃的藝術展「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Live as a light」,結合自然與藝術,以空間為尺度,運用台電的老建築和退役材料,將這些日常卻不易察覺的元素轉化為創作的養分,開展一場新的藝術實驗。
外號 Dr. Paper 的國蛋是連饒舌歌手也信服的饒舌歌手,他將這些年來對生活與音樂的思考揉雜成韻腳,讓所有人聽見嘻哈之於國蛋的變與不變。
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街區藝術展,9月23日至11月19日正式登場,集結來自台灣、法國、日本和馬來西亞的九位攝影創作者,一同踏查當代館、捷運中山站到雙連站間的街廓景觀,以攝影重新解讀與儲存這座城市的記憶。
被行家們譽為「老酒銀行」的大摩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將在10月7日-10月26日展開「大摩BELLAVITA璀璨奢展」,以深度主題式劇場沉浸體驗「大摩尊榮品酩」。
平凡編集工作室的黃銘彰和台灣田野學校的葉哲岳,分別擔任嘉義文創園區A棟和V棟、以及嘉義舊監獄的策展人。展覽場域選用嘉義市代表性的歷史建築,透過設計提煉這座城市的尺度,實驗出未來的探索想像。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自2013年展開眷村「以住代護」計畫,並在2017年啟動升級「全民修屋」計畫,開放左營建業新村接受民眾申請入住,親自修屋整建,並用藝術創作為眷村注入新生命。
真美術館是真實建築的首度嘗試,希望在拆除前表達它最後一次的美麗姿態,帶大家欣賞建築、認識背後故事並探索明日的生活樣貌。
港台電影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開創出各異的產業模式與風格,以關本良、卓男及王師於產業中不同的角度帶領聽眾走進香港電影世界。
近年來台式風格美學、台灣味當道,諸多創意產業工作者攜手將這股潮流帶起,「台」被重新定義,成為新銳、酷潮的象徵,而在這台潮崛起的時代,生活風格也面臨全面翻轉。
當疫情下物質社會的封鎖尚未解除,人類已能創造虛擬「元宇宙」,在混亂的世界新局中,北美館展出的「現代驅魔師」正能提供反思的機會。
為了展現Windows 11卓越流暢的螢幕觸控操作性,Microsoft再度與華裔時尚設計師Daniel Wong合作,打造限時快閃的「魔鏡迷宮」觸控互動展覽。
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首展《飛墨橫山》以溯源、對語、跨域、尋新四個子題,揭示橫山書法藝術館定位於現當代書藝的企圖。
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幕後推手、創辦人孫啟越分享他從藝術收藏、創立基金會投入同志藝術展的心路歷程。
2021年首屆舉辦的「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為旅人甚至也為在地人,提供另一種認識花蓮的視角。
桃美館以書藝館為場域舉辦「書藝之夜」,邀請藝術家、舞者推出「非墨之舞」跨域展演,結合舞踏、新媒體展演,開啟書寫的多重想像力。
2021台灣設計展除了吸引旅人前來,還需做到讓在地人有感,策展人潘岳麟和張伊增分別從嘉義人熟悉的廟宇與林業中,重現家的記憶。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是一位學經濟學的藝術家,一位持續與歷史和時間糾纏的理想家,也是一位與政策來往建言卻又始終在體制外部的文化實踐者。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從2012年動工至今受到來自全世界的矚目,項目總監林家如建築師透過insider角度和讀者分享她的看見。
位在台北天母的意識畫廊,在2021年末推出以獨特植物裝置藝術創作聞名的藝術家李霽個展 ,首次以 Fine Art 創作,展出10件2021新作「becoming」系列作品。
身為歷史最悠久、位處都市核心的台北植物園,在更迭的政權下、研究與推廣的使命中,打造以植物為主角的空間,讓市民與自然、人與環境得以長久共存,
由圖書、講座、共享資源等工作軸線相織而成的10坪空間Lightbox,以關注台灣攝影與創作環境,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發起並免費開放的攝影專門圖書館,
在跨國、跨界的趨勢中,柳美和不畏艱難,整合藝術思潮、傳統戲曲與在地文化的藝術實踐,推動國際交流上的多重意義與可能。
承襲腳踏實地的堅持精神,展現新時代的活力。嘉義市將年底正式登場台灣設計展,為期十日的城市熱情盛會「家意 ‧ 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全城帶你回家。
位於台南市美術館2館5樓的「南美春室The POOL」,集結台灣頂尖設計與餐飲團隊,在美術館打造融合咖啡、甜點、餐飲、選物的嶄新空間。
隨著各出版社相繼投入有聲書錄製,有聲書的討論進入公眾視野,成為推廣閱讀的新方式,我們相信,台灣有聲書的發展,也將如海外日漸蓬勃。
當年蔣渭水診斷臺灣社會患「知識的營養不良」,那在2021年,臺文館館長蘇碩斌對現在台灣現在的文化與思想狀態提出診斷。
座落在「千塘之鄉」的橫山書法藝術館,是台灣首座美術館群:桃園市立美術館的館群之一,即於十月底盛大開幕。
設計師徐景亭翻動並尋找著潛藏在三重巷弄間的寶藏,希冀讓「黑色聚落」中傳統產業的豐富面貌為更多人所知。
以台灣原生種作為景觀設計的浪潮,近年從公共景觀到私宅都開始有劇烈變革。也在景觀建築師吳書原的作品,一次次成為大眾關注焦點。
洪裕鈞指出,藝術、文學、音樂創作是推動台灣發展的動能,面對下一個50年,基金會更要發揚開創精神,支持前衛思想與創作。
今年10月基隆太平青鳥書店開幕首展:《流轉的島嶼記憶》邀請人們一同通過島嶼與海共讀。
今年深秋推薦大家走入花蓮和台東,一同沈浸於舞蹈、藝術和音樂中。也一同認識花蓮跳浪藝術節、池上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臺東藝穗節。
「ITF台北國際旅展」在11月於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幕,文化部今年以「文化帶路」為主題,在地文化體驗為核心,規劃10條文化觀光示範遊程。
香港文化學講座「台港流行文化與設計美學」邀請香港與台灣設計師線上對話,聊香港與台灣的文化如何相互牽引,並影響兩地設計思維。
疫情蔓燒年餘,全球表演藝術產業受到重擊。本篇邀請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資深藝術節策展人耿一偉,對談後疫情的展演生態。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正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出中,以「非日常」為主題,探索疫情造成的日常變化,並以科技藝術作為反思與回應。
文化內容策進院近年鼓勵企業投入文化發展(CSR for culture),希望創造文化、企業、商業價值更多的跨界合作。
在橋洞內,場外團隊正透過藝術介入都市,持續邀請週遭的人、環境和社會與藝術,產生更多一點的意外交流。
臺博館今年以《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獲第12屆金漫獎政府漫畫獎肯定,作者透過展現創意,介引起大眾對博物館與臺灣的好奇。
2021臺南設計獎「簡法臺南:老巷新弄」,共選出1個首獎、3個佳作,期望喚醒巷弄中的老臺南魅力。
文化內容策進院在11月舉辦第二屆TCCF創意內容大會,展現許多新創意內容與創新科技的各種可能,豐富呈現了未來文化內容場景。
坐落中山北路一段巷弄轉角的兩層獨棟小宅,是設計師米力與先生Rick共同經營十年的日式雜貨舖溫事。
邁入第十屆的「2022月津港燈節」以「禮物╱PRESENT」為策展主題,打造結合地景光影的美學饗宴。
注入虛實整合、異地共演、釋放原始碼等元素,Taiwan NOW由涅所開發、數位藝術基金會共同開發虛擬展演,實踐數位自然。
對許多人來說,圖書館或許是一個早已陌生的場所。然而這裡已不是你記憶中老舊安靜的所在,而是新時代的朝聖之地。藏書從實體擴至數位,空間從封閉變得透通,影音室、簡報室、討論區之外,部分圖書館甚至有廚房和創客空間(maker space),讓大眾可以把腦袋裡所想的實作...
...書館」是 Wo Gwong 禾炚在粉絲頁中的自我簡介。禾炚開在台灣唯一沒有道路可抵達的三貂嶺車站附近,要來這裡看書,需要花上一點時間,及一些步行腳力。圖書館空間只有方寸之大,但對於主理人阿燊來說,位置及空間都剛剛好,這裡不僅有關於香港的書,還有陶器、展覽,以及阿燊對於自由的嚮往。...
打開匯聚著全球各路視覺創意好手的線上平台Behance,進入設計師「李宜軒」的個人頁面,呈現在眼前的是一連串漂亮數字——自2014年起發布61項專案作品、44面由Adobe官方授予「優秀精選作品」認證旗子,以及台灣前三高、累積逾114萬次的總閱覽量。仔細探尋李宜軒的設計旅程...
士林甜點名店COME UP Patisserie,曾經是隱身在二樓、難以找到的甜點秘境,今年三月在士林捷運站重新開幕,人們從一樓就可以走入這間閃耀著幸福美味的明亮甜點店。對主理人Ginny來說,或許不再像之前有點任性,但不變的是,他想要帶給顧客對於甜點的完整美好體驗。
由廣電基金會(公共電視前身)與王小棣導演「民心工作室」(民心影視公司)合製的電視節目《百工圖》系列紀錄片總計85集,從1986年開始播映到1991年,翔實地紀錄當時代各行各業勞動者面貌,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職人紀實節目。在勞動紀實之外,當年參與《百工圖》紀錄片新...
本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以下簡稱:TIDF)於固定單元「時光台灣」中,播映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以下簡稱:廣電基金)的系列紀錄片「百工圖」。策展團隊從中挑選出15部作品,帶領觀眾看見時代的變動如何映照在每位勞動者身上。
看到標題是不是想說,食物太多我就多拿一個盤子裝啊。倒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不如說,我們要面對的,可能是相反的問題。如果未來,盤子裡沒有食物可以裝了呢?
...走向更好的未來,「內容策展」無疑是最有效的一種溝通。過去台灣的大型商業策展主要由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系兩大媒體集團在經營,2020年底,隸屬於旺旺中時的時藝多媒體脫離原集團,以全新的股東架構組合獨立營運,依然企圖兇猛,將經營觸角伸向實體餐飲空間。當一方面展覽市場日趨競爭,另一方面觀看展演也逐漸成為休閒生活,時藝的轉型代表了台灣展覽界什麼樣的新未來呢?...
也許你聽過大甲草蓆,嗅覺記憶仍銘刻著那令人安心的香氣印記,但不一定清楚那一蓆藺草,是來自苑裡阿嬤的巧手天工;也許你聽過國寶級作曲家郭芝苑,聽過他那交織東西方文化、領先現代性風潮的音樂創作,但是可能不知道他的創作靈感,來自兒時在苑裡媽祖廟埕前聽到的南北...
眷村是高雄作為台灣重要軍事基地的縮影,高雄市政府在2013 年推出「以住代護」政策,為眷村保存注入新生命。
近兩年來,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以下簡稱屏東總圖)及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以下簡稱台南總圖)相繼以全新面貌面世,兩者不僅建築外觀皆令人驚豔,成為城市新亮點,空間規劃上更突破過往僅以閱覽為主的想像,開展出多元功能。這兩座圖書館新總館,可說標幟著台灣圖書館建...
1999年的921大地震,震垮了埔里鎮立圖書館。五年後圖書館重新開幕,五層樓的建築物拔地而起,蛻變的不只是建物,還有埔里圖書館在地方扮演的角色。在這座人文氣息豐厚的小鎮,駐館藝術家以及年年舉辦的「閱讀埔里」主題活動,讓圖書館成為重要的文化策展中心。
「你若真心疼台灣,請你由雙腳所踏ê這塊土地開始!歡迎來坐,作陣來讀冊。」1995年,醫師張宏榮在嘉義市設立了台灣圖書室,是全台第一座以「台灣」為主題的公共圖書室。台灣圖書室在經過張宏榮過世與2011年重啟後,如今已交棒給新一代少年人,持續以閱讀和講座形塑大眾...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成立於1993年,前身是節目部為紀錄院內演出與蒐集各國參考資料而闢出的資料室,始終隱匿在劇場之下,靜靜典藏著兩廳院的場場掌聲與輝煌,而隨著館藏數量愈趨龐大:11萬件視聽資料,近3萬本書籍,還有5萬冊左右的海報、節目單等實體文物,「僅限...
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內,飄著一片延展如升空熱氣球的透天光棚,其下座落著台灣首間以藝術為專門的公共圖書館—大東藝術圖書館,以「帶動大高雄人口閱讀藝術」為設立宗旨,自2012年4月起正式營運。作為高雄市立圖書館分館之一,為了保有「公共」價值代表的通俗性,又不...
2004年小提琴家胡乃元返國創辦TC音樂節、聚集海內外優秀人才,一起為台灣而奏。
一道漆黑的長廊,一張源自1932年的黑白印刷邀請卡,成了開啟時空、星際的穿越入口。90年前,香奈兒《Bijoux de Diamants》的璀璨,逐一重現。
士林深山咖啡館「Merci 裏山」之所以能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與三位不尋常的幕後推手有關,這是他們聯手恣意揮灑共同愛好的遊樂與實驗。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藝術與創意為會展精神,致力於創造年度平台給藝術市場的畫廊、藏家與來自全球的藝術家。
《MY WAY》的聽眾除了線上收聽之外,還可以參加線下「MY WAY together」活動,由張鐵志以及客座主持人顏伯駿分享《MY WAY》旅程的心得,歡迎報名參加!
屏東菸葉廠作為當時台灣最大的初級菸葉加工廠房,歷經20年的塵封歲月,於2022年以《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常設展之姿敞開大門。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將與《VERSE》合作,推出「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探討流行音樂的各個面向。
隨著「南美春室」在1月27日正式對外開始營運,卻讓人驚喜地看見在這兩種目的之外的嶄新可能,重新定義了美術館與咖啡廳的關係。
有「中國第一文青」之稱的令狐磊,集資深雜誌人、編輯、文化人、書店總監等各種身分於一身,他如何看待這20年來中國文化雜誌產業的變遷?
成立於1987年的國家兩廳院於今年邁入第35年,推出系列計畫「廳院35・藝術行動」,以首檔活動《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拉開序幕。
聯聚與談會首場以「談談食文化」為主題,邀請到重量級與談人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美食作家舒國治。
攝影師楊雅淳2022年全新創作計畫「台灣女子狀態攝影所」,目標以鏡頭紀錄1000位台灣女子現下的生命時刻和轉變階段。
SKB坐落在高雄鹽埕,在1959年就推出第一款自製鋼筆,時隔數十年後,這間老牌文具廠重啟鋼筆生產線,不僅再度擦亮國民文具的招牌,也為老鹽埕注入新活力。
臺南新藝獎十年有成,商業市場的介入活化了藝術生態,也增添了展覽趣味性,讓不同作品長出各自的獨特風貌。
Room A以時間為價的交易,重新定義了閱讀的意義。期望人們可以重新主導時間、知識與貨幣的價值,貫穿了Room A十年以來想傳達的意念。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首日講座邀請謝銘祐、吳念真、舒米恩與以莉高露討論台語歌與原住民音樂浪潮。
台新銀行創立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從2002年開始,以當代藝術為主軸舉辦「台新藝術獎」,成為每年藝術界的重要大事。
「2022臺北文學季」的特展「文學療癒場特展」將從3月26日起登場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場化身為文學澡堂,替疲憊的你以文學沐浴精神。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次日講座邀請陳建騏、理想混蛋雞丁、林煌坤與姚謙討論流行音樂裡的故事,寫詞人的身分與角度如何影響填詞?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次日最後一場講座以「作詞的技藝:兩代詞人的對話」為題,邀請兩大知名作詞人林煌坤和姚謙分享填詞心法。
三重往昔台灣代工產業重鎮印象,僅留存於街巷邊陲。巷子裡,金屬敲擊聲不絕於耳,師父熟練地操作機台,數十年如一日。
睽違25年,台灣終於又舉辦一次洪瑞麟的大型個展──「掘光而行:洪瑞麟」,補償了漫長的25年間,他在台灣欠缺的聚焦及討論。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團隊暨2020年「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之後,再次共同完成《臺灣美術兩百年》的書寫壯舉。
文協創立百年,國立臺灣文學館以「百年情書」特展來討論過往歷史,館長蘇碩斌分享從中如何看到文化推動社會的力量。
1920至1940年代,蔣渭水、林獻堂等第一屆文協成員熱力協助第一代藝術家們赴海外學習,逐漸孕育出台灣獨有的美術。
透過與建築師黃惠美、太平青鳥主理人蔡瑞珊與張鐵志、書店副店長胡維銘、景觀設計師吳書原——這五位太平青鳥靈魂人物的採訪,重新梳理這座山城書店的全貌與精神。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書店最重要的元素是「人」,包含經營者、夥伴、盟友和讀者,書店因此不會是「一個人」的書店。
《城視報》懷著媒體公共性的信念,致力於地方報導。《城視報》之於檳城的意義,早已超越報導者的角色。
攝影藝術家林育良 Makoto Lin 於2011年進入蔡英文的競選團隊,隨著蔡英文2016年當選總統,他進入府方擔綱總統首席攝影。
許含光經常花時間調整狀態,讓腦裡的眾多聲音安靜下來。唯有安靜下來,自己才能聽見哪個聲音最大聲,才知道哪個聲音是自己最渴望的。
馬來西亞作為華人世界中文出版和中文閱讀的邊陲地帶,不管是中文出版品或中文出版社的數量都遠遠不及台灣,馬來西亞中文出版正面對嚴峻困境。
「海洋是我們共同祖先追尋太陽升起的地方的捷徑,是海洋讓我們認識這個星球。」唯有回到海洋,南島民族才有擺脫殖民霸權邊緣化的可能。
高美館推出重量級特展《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啟用升級後的國際展間,邀請眾人回到高美館感受藝文美好體驗。
走進2020台北雙年展的大廳展區,看藝術家拼裝前現代的信仰符號及現代化的物質和電力之下,這些嵌合體都體現了傳統與進步之間的拉鋸。
作為一個熱愛藝術的房地產企業主,13 年以來,李彥良左腦掌管土地開發,動輒上億元的豪宅推案一戶戶;右腦浸淫文化,透過基金會辦藝術展、搞聚落。有人質疑後者只是為前者化妝,但兩者真能如此簡單畫上等號嗎?
為什麼成為了作家?吳明益娓娓敘說對創作的游移,以及在當代社會中,作家如何藉由生活的觀察豐厚自己的創作。
《張羽煮海》是國家影視聽中心的精裝非賣品,「這本書最初只求推廣,暫時先不販售。」VERSE獨家揭秘,帶大家一探這可遇不可求的珍藏。
八里山坡上的鐵皮屋頂舊工廠將王春子的家與工作室圈在一起,前院是先生的藝術創作場域,再往裡面則是一家三口的生活重心。
重看安妮華達的《幸福》,是因為在《未完成,黃華成》展覽中讀到黃華成於1967年寫下對此片的負評。時至今日,華達的成就與黃華成展覽再激起火花。
以台南老城元素、大正時代浪漫美學、自然綠意、主題選書及南國日光打造的 U.I.J ,讓不期而遇的美好隨機發生。
台南「目圍書店」重視內閱體驗,讓讀者或坐或臥的舒適空間中走進近千本店長精選的攝影書世界。
邱文傑認為:「台灣這20年來,鄉土還是戰勝了現代性,然此刻我們需要的是更堅強的現代性去支撐城鄉的情懷。」
一日看新聞,終生怕味精。然而,科學曾幾何時變成僅僅是牟利的工具?回到生活中,什麼是食物科學呢?
「先說我後來得出的原則跟結論,就是越不像歷史博物館的東西越好,越是我想要的。」談起這幾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後稱史博館)縱使修館也休館中,卻反倒開創出更明確的策展動能,館長廖新田絲毫不是玩笑話地切入主題。
在現代數位化的趨勢下,這個時代對出版業與作家的期待包含懂得如何「面對讀者」,為讀者創造更好的閱讀「體驗」。
2020 台北白晝之夜的活動範圍串連台北捷運昆陽站到南港站間,近昆陽站的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力修護處(以下簡稱台電修護處),於今年底前廠內全數機具與人員將搬遷至林口。一個進行轉換的時間點,恰巧遇上白晝之夜,在各方努力促成下成為主要展演場域之一,修護處首...
...果不是這場疫情,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團隊的 5 月應會現身於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展場。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土地、台灣的人和何以讓台灣自由的元素。二十多年來,黃聲遠帶領田中央團隊深耕宜蘭,他們的作品不僅獲得總統創新獎、國家文藝獎等多個大獎,近年更在世界巡迴展覽,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土地與人,並用台灣的價值回答這個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題:我們將如何一起生活。...
北美館作為一個以觀眾為主體、容納多元觀點的「大客廳」,兼具日常性及表演性,不但要能面對過去、料理現在、建構未來,同時也讓觀眾在身心靈層面都與藝術充分相處,喚起身體意識,鼓舞人性裡的正向特質。
當代館都是個多元發聲的場域,從普羅大眾到專業菁英,從美術、音樂到政治,都有在這裡發聲的可能。
營運兩年來,我們持續關注藝術、社會、科技,並本於這三個維度投射出相應的平台;正因為高度能動,且許多機制仍在建置當中,我們顯得有點野性、剽悍,總是不斷在實驗,也持續跨域。而這過程中蘊含的無限可能,便是C-LAB獨有的氣質與能量來源。
高美館座落在自然園區,臨近的愛河、中都溼地、歷史窯廠等等,是一座尊重自然、生態,且連結土地紋理與城市歷史記憶的美術館。作為孕育城市創意的發電機,我們持續立足在地,連結世界,凝聚情感,並打造屬於「大南方」的經典。
2020台灣設計展將在10月1日至11日 Check in 新竹,以「城市治理」為主題,讓新竹的整座城市變身設計展館,在新舊城區的大小地點展出對未來科技的想像、循環設計的理念與生活樣貌的共創。《VERSE》特別邀請到台灣設計研究院的張基義院長與擔任總策展顧問的龔書章教授,一...
白晝之夜,是 2002 年於法國巴黎首創,在夜晚展開的大型藝術活動。2020年台北白晝之夜藝術總監林昆穎提起白晝之夜的緣起,是源自於「巴黎人『怕』什麼?」。在市民的回答中,占比最高的兩個答案,是怕微弱路燈下夜晚的黑、以及怕難懂的當代藝術。
若說「彩虹屋」讓台灣人重新將目光投向被遺忘許久的正濱漁港,那麼「基隆潮藝術」則在正濱漁港扮演了一個導讀在地的重要角色,有了在地記憶的脈絡,才能為這座小港鎮真正注入鮮活的生命力。自2019年接下「基隆潮藝術」執行重任的宜東文化,重新聚焦品牌理念,首度將正濱...
台灣歷史不會是理所當然,但我覺得這就是不斷在建構、詮釋的過程。臺史博在定位上的座標已經很清楚,現在就是不斷在開展網絡,讓不同社群的人對話,再從不同的領域反身思考。
2020年忠泰美術館與德國建築博物館合作,讓台北成為粗獷主義建築展「SOS拯救混凝土之獸」亞洲首展的第一站,展覽並新增了台灣六件在地案例的研究成果。因大受觀眾熱烈好評,忠泰美術館將展期延長至11月29日,並出版展覽專刊《SOS 粗獷主義:臺灣與全球建築選輯》。
這座城市三百年歷史,在台灣城市的發展脈絡,新竹市非常重要。在日治時期,桃竹竹苗的管理中心就是新竹市,現在市長上班的新竹州廳。現在桃園進入首都圈,可是竹竹苗的核心城市還是新竹市,對林智堅市長來說,在做任何的建設和規劃,都想到竹竹苗,因為確實是一個共同的...
當人們談及嘉義,腦中浮現的第一印象,時常是令人垂涎的火雞肉飯。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嘉義人,深知這座城市絕對不只如此。
黃韻玲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一個奇特的精靈。她出身於民歌時代,走過 80、90 年代黃金歲月,創作無數膾炙人口的歌曲,經歷流行音樂產業重大變遷,卻始終還站在時代浪潮上,依然被大家喜愛、尊敬。一如訪談中她重複強調的:創作這件事永遠都沒有「夠了」。
在台北這個大都市裡,大家的生活是很疏離的;而走入場館,就是民眾與世界、與城市、或是與所處的社會再次對話的機會。
作為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故宮很早就在改變體質,求新求變。一路走到今日,它現階段的考驗是什麼?我們可以期待怎樣的明日故宮?
「1910 年代,這個館舍在台南建成的時間點其實是台灣文學的起點,後來整個被忘記。」長期關注都市社會學與文學史的蘇碩斌,娓娓道來臺灣文學館與台灣文學史的交織命運。
歷史,是這個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優勢,然而歷時已久的典藏展示規模,如何促使民眾重返參觀,也可能是策展議題詮釋上的難度。撕去標籤、典藏史料、尊重多元文化,國立臺灣博物館正努力作為一個平台,走出既有社群,爭取與大眾溝通,社會上不同的意見得以在此交會。
悅知文化、三采文化、游擊文化和行人文化實驗室四家各具特色的出版社,分享它們如何成為暢銷與硬核內容的推廣者。
水做的城市匯聚了創作的靈氣,青春直率地注入絲縷柔情,讓告五人的音樂溢滿柔軟輕盈的魔力,他們將宜蘭生活唱成一首首歌曲。
不做刻意的事,把故事說好,是JL DESIGN的設計核心。Taiwan NOW緊扣「台日友好」,主視覺以「花與祝福」為題向日本獻上祝福。
塩田千春為什麼轟動?1980年代的台灣藝文生態,又有什麼值得發掘?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帶你看見北美館的定位與未來展望。
以「嗆爆譚德塞的女孩」而家喻戶曉的林薇,年方23歲的她是NGO「小紅帽」創辦人,該組織甫獲英國「2021黛安娜人道主義獎」之榮譽。
自始至終,奈良美智都相信所謂的藝術,不該只是追求高超的技法,而是應該透過「人」而產生更有層次、更有靈魂感的事物。
聯聚文教基金會主辦城市稻田計畫的聯動展覽,《人禾好時》,欲在城市稻田中引領觀者從水稻的生命時序出發,體驗人與土地的關連。
董陽孜不願被稱為是書法家,而是以文字和線條為核心的藝術家,他不斷地不同領域和世代跨界、寫出文字的新生命,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中文字的美好。
「監禁」與「離散」作為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的展覽關鍵字,影像之於「監禁」與「離散」要如何被再現?
1991年,村上春樹的《舞舞舞》在台問世,當時他這名字還沒跟文青連上關係,第一頁的字句如寶可夢一般,把我吸納了進去。
「Plan b 第二計劃」不只是一間空間設計公司,戰線從永續發展、品牌策略到空間活化,並推出以「Alife」居住概念的生活服務產業。
林鐵及文資處與囍樹品牌規劃合作,一起為阿里山林鐵設計全新LOGO與品牌識別,以嶄新視覺讓大眾再次認識阿里山之美。
春池玻璃與Simple Kaffa興波咖啡從玻璃煉造和咖啡烘培過程中的共同關鍵元素「溫度」出發,合作策劃聯名展覽「玻°C—————波°C」。
於1970年寫下「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將一生靈魂奉獻給藝術,席德進透過水彩、水墨、油畫捕捉了三十餘年的台灣山水與鄉土民情。
於中和華新街創辦「鳴個喇叭 Mingalar par!緬甸街」工作室的楊萬利,由緬甸街作為起點,為東南亞、新二代發聲。
《漢聲》與《雄獅美術》反映了1970年代台灣新誕生的文藝風潮,自創刊至今50年,像是一條帶領本土藝術從錨定自我到內向反省的創生軸線。
VERSE與Lexus聯名出品的podcast節目《MY WAY》,吳庭安以「創舊」的循環經濟革命為題,談他如何讓逐漸消失的老工藝擁有全新價值。
以「聲音」為主軸,小島裡團隊將帶領人們走入回憶。方序中以「一刻15分鐘」為單位,精選三十餘則大稻埕故事於各展區供聽眾聆聽。
面對後疫情時代,藝術創作何以持續下去?藝術家張碩尹將以限地創作帶領大家進入一座虛構的「肥皂工廠」。
台日兩方都是以島嶼孕育創意與文化,透過Taiwan NOW的參與,《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將創造亮眼的藝術風景。
1990年初,塩田千春在博物館看見藝術家瑪格達蓮娜.阿巴卡諾維奇的纖維雕塑作品,從那一刻起,她注定要和懸在空中的裝置藝術緊緊相連。
設計是關於才華的故事,應該自由發揮於性別框架之外,李君慈、Misc、森田達子都熱愛自己的工作,設計定義了她們是誰。
高中開始特別喜歡找曾被禁的小說來讀,從而發現戒嚴時期被禁的書,改編成電影可能沒事,禁書和禁片往往是兩回事。
忠泰美術館推出的「五週年計畫」展覽:《場域.啟發—隈研吾展》,以四大主題規劃出隈研吾對於場域之想像。
全台唯一一家專賣卡式錄音帶的「感傷唱片行」,透過游璨賓的靈活推廣,使感傷唱片行在數位洪流下獨樹一格。
設計師邱柏文在 台北溫州街上,打開屋齡90年的日式宿舍空間尺度,不僅延續老屋生命,也讓生活與空間展開對話。
台中有哪些獨立書店?本篇帶大家線上探索「中央書局」、「Artqpie·本冊」、「新手書店」、「一本書店」與「引書店」。
人權館是面向普羅大眾的文化機構,有責任搭起不同族群、世代間的溝通橋樑,持續透過藝文的力量,為人權正義發聲。
勤美璞真執行長何承育表示:「工家美術館的創建初衷,就只是希望以設計改造工地,以策展彰顯台灣勞工精神。」
2021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以「解.邊界ReStart」為徵件主題,Bito Studio創意總監劉耕名擔任評審之一,並分享他的策展觀點。
文化部與國家公園特別合作:由「格式設計展策」總監王耀邦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量身打造「陽明實驗山屋 Yangming Mountain Lab」。
向來重視藝文發展的屏東縣政府,積極應對此次疫情對藝文產業的衝擊,匯整了各種藝文資源,推出線上專頁「藝情不思疫」。
預計於11月舉辦的2021金馬影展,今年的視覺統籌由視劉耕名率軍的Bito設計團隊操刀,主軸在於「重新對焦,調整和世界的距離」。
各國封城的作法都不太一樣,以荷蘭為例,過去這一年經歷不同程度的限縮與鬆綁。台灣或也能從他國經驗,看見疫情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從滾石時代走到現在,當代音樂工業中的作詞人哪裡不一樣了?我想,聽眾的消費行為和以往的習慣已全然不同。
李俊賢畫髒罵的強烈繪畫語彙,從畫外音到燦爛的多巴胺,給觀者跳脫畫室馴養的身體世界,那正是他童年最重要的身體吶喊和土地經驗。
透過無數次的台灣計畫,李俊賢把自己對台灣土地、海洋的熱烈情感,以棒球投手般的風采與「屈勢」(khut-sè)轉化成一幅幅令人難忘的台灣圖像。
走尋「台味」是李俊賢一生的志願,他的藝術表現了特殊而豐富台灣社會性格的視覺思維,並展示如何做著一位自我認同驕傲的台灣人。
李俊賢擁有多變的生命面貌,但從頭至尾不變的是堅定其「歹頑郎」的身分認同。策展人龔卓軍用八個身分/關鍵字,捕捉他變化球般的藝術生命。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推出攝影展「臺灣的模樣」,策展人黃建亮選入日治末期至今日的攝影,跨越庶民生活與藝術性景象,使台灣完整顯現。
這個名字離你的時代太遙遠,卻是許多藝術家與策展人心中閃爍散光的一顆星宿。爐主李俊賢褪金身,以腳為逆旅。
Rollo是一項因疫情而生的線上藝術創作交流計畫。邀請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在限時24小時內以創作接力。
隨著港務轉型、就業機會減少,太平山城因人口大量外移而失去生機。2021年中,基隆市政府與臺灣藝術大學合作成立「太平山城藝棧」團隊,期待透過藝術,為老社區注入新能量。
由藝術家大腸王和呂英菖共同創作的作品「24 Hours 365 Days—跟著大腸寶寶來許願」,即日起至12/25於「松菸風格店家」展出,這是一場台灣罕見的街頭藝術與純藝術的大膽跨界,呼喊藝術世界不存在高低之分,邀請大家以最原始的直覺感受藝術與生活。
由瑞銀集團呈獻,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今日下午2點於台北南港展覽館隆重開幕。首日貴賓預展開放至晚上8點,公眾展期為 5 月 12 至 14 日。回歸至疫情前規模的 2023 台北當代,除了迎來全球共 90 間世界級畫廊的堅強陣容,也將為本地及國際藏家、藝術愛好者呈現豐富...
著名蘇格蘭威士忌品牌 SPEY 詩貝出資改造台南市政府所轄老屋,設立「SPEY Art Space 藍晒圖詩貝藝術空間」,期待提供台灣新銳藝術家展示作品的舞台。首場展覽邀請知名策展人許遠達以「激韵 蔚蔚然相糾」為題,展出包括劉國滄、侯忠穎及張驊的作品;假日導覽結束後,還能...
以「懷舊的老靈魂仙女」走進大眾視野,倪瑞宏的作品風格生猛又嘲諷、荒謬又寫實,從《日常仙女奇緣》到與文史工作者黃郁仁合著的《蓬萊仙山》,她用最具ㄎㄧㄤ 感的創作與實在的論述,不斷挖掘、創造專屬於台灣的獨特美學。褪下仙女服的真實藝術家生活,又有什麼眾生想...
反送中運動期間,許多藝文創作者無畏發表時事相關言論,漫畫家柳廣成便是其中之一。他以鉛筆繪製政治漫畫,透過畫筆作為社會運動的紀錄者與反抗者,因此2021年從香港移居台灣後,曾以「香港漫畫家」身份為人所識。然而過去33年的歲月裡,柳廣成曾居住在日本、中國、香港...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在今年5月12至14日登場,每年皆為觀眾精準展示國際當代藝術界的發展動態。此次將有 90 間國際頂尖畫廊的展出,來自台灣的「谷公館」從第一屆便參與至今,代理羅智信、韋嘉、劉安民、蔣勳等人作品,旗下擅長水墨媒材的簡翊洪更是近年最受矚目...
在人們逐漸告別疫情後,台酒也將創新理念濃縮、規劃舉辦「台酒潮巷」特展,期望結合感官體驗及新潮元素,並帶來全台共13間酒廠的酒類產品,展出啤酒、威士忌、高粱、清酒與小米酒等超過100款經典酒品。
今(2023)年,鄧九雲以首部長篇小說《女二》獲得臺北文學獎年金大獎。在此前,她不曾想像能獲得文學獎的肯定,但始終清楚自己遲早會寫一個關於「女演員」的故事,從與她自身最相關的經歷出發,蔓生至最關心的家庭關係、性別以及權力運作等主題——於她,這些在意從何而來...
林炳存是台灣備受推崇的商業攝影大師,曾掌鏡林青霞、崔苔菁、林志玲、張惠妹、舒淇的人像攝影,與蕭敬騰、伍佰等天王級巨星的知名MV。如今林炳存回歸自我,探索攝影藝術更多元的創作領域,揭幕最新創作個展《蒼藍小點》,突破具象形體的框架,重塑影像流動的組成。
CNFlower西恩的全新據點——「CNSalon火山口下的花茶店」正式開幕,落腳於落腳圓山花博一帶,期盼CNSalon能成為城市中連結生活美學與大自然樣貌的據點,從獨具特色的花草茶、生活與庭園選品,到家具傢飾甚至是課程及展覽,提供人們新的靈感且持續不斷創造有趣的火花。
鄧小樺是一位面向「公共事務」的香港作家,除個人的寫作,她也做編輯、出版、評論、策展、社會運動之事,而這所有角色導向的是她對於「解開束縛」的追求。今(2023)年2月,鄧小樺於台灣創立了出版社「2046」,希望在華語出版界的自由前線,搜尋所有渴望解放的遊牧者們...
從藝術大師巴勃羅·畢加索的曠世鉅作《夢》進入,到以愛點綴、色彩繽紛的畢加索畫室、光影繚繞的酒廠藝術廊道,這是蘇格蘭威士忌品牌SPEY與畢加索聯名打造的一場沉浸式藝展,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為期五天,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幻之旅。
由科文双融推出的《絕美之島—縮時台灣映像誌》六月開展,結合新銳攝影師馮業輝的百萬張8K縮時攝影作品,濃縮呈現出台灣的自然山川及人文景色,打造最美麗的人文科技風景。
電影導演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影視聽中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共同策辦,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2日將分別以影展與展覽同步於兩館進行,除了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創作系列以及特別主題放映,同時以沉...
書法家王意淳最新系列作品「慢行」,6月16日至6月26將於「Merci 裏山」展出,透過裏山日式庭園充滿禪意的氛圍,將書法家的所思所想、一筆一畫傳遞進你我心裡。
跳脫過往公部門出版物的想像,將於7/2(日)舉辦新書發表暨分享講座的《作為城市的海馬迴:打開「家」的記憶,寫嘉興街的地區文化》以社會設計的概念,將嘉興街公辦都更案過去與現在的社區地景、文化記憶、都更歷程以及對更新後社區的無限想像結集成冊,作為一本留給在地...
依循台三線,跨越北桃竹苗中五縣市、17個鄉鎮市、長達150公里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以「花啦嗶啵Falabidbog」,從藝術與設計出發,帶領人們踏上一場盛大的公路旅行,提供更繽紛多元的客家想像。
來自台中東勢山城的攝影師登曼波和演員王渝屏,以一個只有小鎮才知曉的隱密「代名詞」為核心,擷取客家禮俗中慣用塑膠物件的俗豔色彩,重新用當代眼光凝視傳統,聯手創作作品〈塑膠禮儀〉,也進一步提出疑問:什麼是家鄉?什麼是客家?
由瑞銀集團呈獻的第四屆台北當代,將於 2023 年 5 月 12 日至 14 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再登場(貴賓預展及開幕晚會於 5 月 11 日舉行),並帶來 90 間精選國際頂尖畫廊,其中 30 間為首次參展。除了體現堅強陣容的三大展區——當代網域(Galleries)、新生維度(Edge)、藝...
法國精品Louis Vuitton 2023「Crafting Dreams典藏工藝展」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揭幕,從4月13日至23日展開,一睹Louis Vuitton引以為傲的造夢工藝技術。本次展覽結合經典硬箱、Objets Nomades生活藝術風格家具、Les Petits Nomades家居擺飾系列、珍稀皮革臻品、高級珠寶...
疾駛的高鐵上接通電話,周依(Chou Yi)的聲音顯得有點斷斷續續,但是當通信訊號一回穩,立刻就能清晰地接收到從她而來的電波——「能聽見我嗎?」
Akau Coffee猻物咖啡進駐「⾼雄內惟藝術中⼼」,空間規劃由未來市、3+2 Design Studio及⾼雄內惟藝術中⼼三方共同打造,提供人們歇息、感受綠意的舒適環境,也期盼重新定義藝術及生活品味的各種可能性。
在媒體業穿梭奔忙近四十年,攝影師何經泰心中一直藏著一個願望:移居海邊、開間小店。因緣際會下,他與伴侶黃宥瑜雙雙退休,在2018年搬到瑞芳海岸邊的煤礦聚落,開設一個面海的餐飲與藝文空間「HOHObase 好好基地」;在這裡,他們共同學習放下城市裡的成就得失,一步步...
由木博館與衍序規劃設計合力完成的《大溪大禧: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一起策展》一書,於2/15在北藝青鳥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木博館館長陳倩慧、社會觀察學家詹偉雄、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衍序規劃設計總監劉真蓉、設計師廖小子以及VERSE社長暨總編輯張鐵志一同...
...響。在這個緬懷畢卡索的紀念週年,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特別邀請了以色彩與創意聞名於世的英國時裝設計師Paul Smith擔任特展的藝術總監,重現館藏作品。作為畢卡索逝世50週年紀念活動之一,Paul Smith以嶄新的獨特視角重新呈現畢卡索眾多傳世傑作,該展覽於3月7日起對大眾開放。...
時尚是即時,風格才是永恆,真正生活風格家不追逐最新流行趨勢,而是從生活中挖掘鑽石般雋永的靈光,活出自身閃耀繁華!這一群領導風格美學的新奢領袖,我們從他與她身上看見跨感官的審美互動。
不僅國際級博物館與時尚圈爭相收藏、米其林星級餐廳與名廚指定使用,就連士紳名人家中的餐桌上都經常見到德國名瓷品牌赫昀柏林hering berlin的身影,其大力提倡的「讓藝術走進生活」理念廣受名流喜愛,就在30週年特展中,本次除了經典白瓷餐具與器皿系列外,展區更設有...
2022年末,位於台南的「文鼎留聲博物館」正式開幕,總共耗時五年時間精心打造,是全台第一間的留聲博物館。空間以「留聲時光隧道」為構思,將建築劃分為「展覽、咖啡、禮品」,邀請民眾從生活不同面向體驗留聲故事與魅力。
HOLA與TIN TIN STUDIO策展事務所合作舉辦《82生活主張特展》,於3月17日至3月19日三天限定展出。HOLA春夏新品「植居拾光」貫串全場,透過立體互動方式及系列感官體驗,帶領民眾打開對家的想像,挖掘靈感,體驗藝術與居家空間的完美融合。
藝術之所以迷人,來自不限媒材、場域的無限想像。本季LOPFAIT樂斐法式餐廳結合藝廊模式,邀請擅長藉議題進行抽象創作、其作品《意識只是一種幻覺consciousness is just a hallucination 》也於2022威尼斯雙年展 Palazzo Albrizzi與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等展出的藝術家石小...
每年4月盛大的大甲媽祖遶境,聞名世界的腳踏車公司和周邊聚落,以及說到芋頭必然會聯想到的生產地,大甲這座被海滋養的小鎮,看似偏遠,但其實一直都在台灣人的生活之中。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3月25日舉辦「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開幕式,共同為過去將近100年以來,臺灣近代雕塑第一人黃土水最大規模的個展揭幕,再現黃土水經典原作。
雄獅集團進駐松山文創園區打造「Island133」,期待透過飲食與文化策展的新場域探索、分享當代生活文化。首波展覽邀請CN Flower凌宗湧策劃「Root to Table向世界公開台灣可食花草」,展覽於3月29日(三)至6月30日(五)登場,並攜手Island133主廚Leo研發三道可食花草限...
...有意識辨別添加物?如何讓無添加更貼近生活?」便成為了長期議題;與此同時,長期專注四季飲食,並投入無添加食品研發倡議的品牌「酸女孩」,與堅持十五年在地友善食材研發品牌「樸實工作室」,一起以四季策展、結合在地友善品牌,在全台展開「王道好生活,美味無添加」展覽,期望透過在地品牌聯合選品與餐飲體驗活動,引領參與者學習辨識無添加食品。...
透過俄派古典芭蕾博士李巧、第19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與編舞家葉名樺,一起從古典芭蕾探索至當代舞,發現香奈兒與舞蹈共同為身體創作的每一瞬。
藝術家吳耿禎經常被過於簡單地定義成「剪紙藝術家」,但他剪的其實不只是「紙」,而是社會、文化與人本精神的脈絡與連結。這些思考帶領他從發源於中國民間的剪紙藝術來到台灣的南島文化,最後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讓一張紙所能乘載的重量有更多不同的想像。
在清邁旅行的日子,風格編輯黃銘彰喜歡伴著大把灑下的日光,每天挑選一間座落舊城區外的咖啡店步行造訪。於是,這些散落城外的5間私藏咖啡店成了旅途中重要的身心寄託,更是深度認識清邁這座老城、走進當地生活場景的絕佳途徑。
夜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夜藝博 NIGHT ART FAIR TAIPEI)將於 5/11 - 5/14 松山文創園區盛大展出,由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家周世雄創辦,第一個「只在夜晚開放的黑色藝術博覽會」,跳脫傳統及全白色展牆的陳規,在全然不同的時間與空間維度中,發現藝術產業與市場的全新可能...
當黑膠唱片機上的那一張Jerry Mengo的《Trip To Jazzland》開始自轉,下降的唱針令樂聲開始流動——我感覺,這間房間忽然活過來了。
無氏製作團隊由吳孝儒創辦,無論是傳統產業、文化策展,或者甜點包裝,他皆能深入挖掘案例的脈絡與故事,發展出「型隨在地Form Follows Story」的創作理念。
VERSE WINTER FESTIVAL冬季年會今年移師到即將迎來四百年的台南古城,而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的法國頂級干邑酒廠馬爹利(Martell)再次與VERSE攜手合作,在這個充滿美食、歷史古蹟及文化底蘊的城市,用最獨特的品酒餐會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品飲300年永頹不朽的優雅風味,結合...
延續臺北時裝週AW23〈敬藝〉開幕秀中民藝與時尚跨界合作的精彩火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出「民藝・時尚-傳統工藝與表演藝術時尚跨界展」,藉由台灣傳統工藝師、表演藝師與服裝設計師的跨域合創,展現既傳統又時髦的文化美學。
W春池計畫於東京開設為期17天的展覽——「東京春室POP UP」,以「柏青哥」(Pachinko)為概念,攜手五位台灣創作者,從另一個面向看見循環設計的各種型態,展覽於9月1日至9月17日快閃展出。
第五屆 DigiWave 數位科技藝術展 ,10月7日至10日將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鯨魚堤岸 O1 正式啟動!
「2023 台灣設計展」首度在新北市舉行,總策展概念從人出發,以「O」作為這座城市的核心意象。
Mortlach慕赫走入傳奇200週年,在台北華山舉辦首場實體特展《慕態》,打造兩大沉浸式體驗空間,邀請酩家一同探索威士忌精髓。
無論書店或展覽,繪本作家黃一文的畫作總是一眼就令人著迷。看似童趣的揮灑,埋藏了許多巧思於其中。讓人好奇,她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繪本是充滿魔力的書,而每一間繪本館都是小小霍格華茲,帶領讀者走入書中的魔幻國度。此次編輯團隊前往北中南三間不同的繪本館,它們以各自的方式,揮灑繪本的魔法,帶領成人及兒童觀眾走入圖文交織的故事。
「The MGEA Yunlin 雲林厚工學」展前記者會以「藝術時裝秀」為主軸,與享譽兩大時尚服裝大師Daniel Wong和林國基攜手合作,藉由服飾闡述五大雲林學的概念核心。
「當代展覽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不那麼強調視覺性,反而有很多概念和參與,讓觀眾進入議題後也要親身反思。」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的王俊傑,自1984年開始錄像藝術創作,讓觀者深入討論消費與媒介對個人的影響。2021年接任北美館館長後,也不斷思考如何透過美術館為社會...
「Life on two wheels」是一個以插畫來表現擁有自行車生活魅力的企劃,第一場由剪紙藝術家坂內拓先生開啟,台北場於9月1日至9月30日在新富町文化市場展出。
「我的策展很多與我的兒時記憶、成長背景有關。」因為工作累積的經驗,梁浩軒在2012年創立INCEPTION啟藝,將策展視為創造夢境,策展人就是造夢者。他更將生命經驗融入策展,作品包括「披頭四展」、「玩具解剖展」、「單位展」、「聲音的建築展」等,每次展覽皆有廣大迴...
「策展是一個複合式的設計。」大學就讀工業設計的張漢寧,出社會後以家電設計為主業,直到一次負責「生活美學」相關展覽,才慢慢踏入策展的領域。如今身為桔禾創意整合總監及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工作重心多以政府企劃及策展為主,舉辦過屏東燈會、北投納涼祭等。本集,...
...學的合作模式,讓他更清楚該如何用設計改變台灣。從夜市動線規劃、選舉公報再設計到國民法官法庭空間,設研院用設計提升我們生活中的美學,而台灣設計展及文博會,更是透過策展讓地方政府與民眾溝通。本集,張基義將分享設計與策展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及讓他最感動的國際展覽。...
「展覽是將概念用最短時間、最有力的方式一次性地呈現。」 曾在許多國家求學、工作的邱柏文,回到台灣後創立柏成設計。起初想用國外的模式改變台灣的設計,卻發現並不適用,後續才逐漸找出台灣的優勢,方得以脫穎而出。近年他們屢獲設計大獎,作品包括「生活實驗所(Livi...
左岸咖啡館「 左岸巷弄沙龍計畫」,與方序中跨界合作,在華山舉辦五種色彩精神展覽,打造獨立書店的精神場域,重現塞納河左岸的藝文精神。
彰化完整保留南管、北管音樂戲曲,也有懷古風韻的木作與木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持續提供文化永續傳承的養分,恆常建構人們對在地文化的認同。
老屋承載地方記憶,具有無法替代的價值,因此在都市開發擴張過程中,更應保護及活化利用許多具特殊歷史意義的老屋,讓珍貴的地方歷史紋理得以保存下來。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特展,邀請王安琪、王淑燕、鄧博仁、沈君儀、林靖偉、吳淑麟等六位當代藝術家,以十件全新創作呼應白色恐怖受難者曹開的現代詩、歐陽劍華的獄中刑求系列畫作。展覽自9月5日至2024年1月14日。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將於2023年9月23日登場,今年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共同參與、增加到70件展覽作品,讓登島旅行充滿想像與驚喜!
「誠品生活新店」將於今年9月進駐新店裕隆城,邀請多位跨領域名家聯手設計,打造一座所有人都能在其中盡情探索的「明日之城、眾人之所」。
Louis Vuitton 2023「珍稀皮革展」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揭幕,展期自8/9至8/13,現場展出超過四百多件以珍稀皮革製成的包款作品,傳遞品牌「芳登修道院工坊」(Atelier Abbaye Vendôme)的傲人技藝。
Chanel在巴黎落成的Le 19M工坊總部,或是位於士林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都以各自的樣貌,表達了對時尚、藝術、表演的關懷及對環境及意義。
我在林聖峰和「嶼山工房」的建築作品之中,感受到他們似乎在建築中尋找一種更內向的秩序體系、更自由的抽象形式、更清晰動人的材料構築,以及一個更具紀念性的整體。
如何從眼耳鼻舌身心,體驗一杯超過71年歷史故事的美酒?跟著《VERSE》走入沉浸式坑道劇場,從五感六覺出發,親嚐一趟金門高粱酒香的共感旅程。
「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於2020年初冬離開人世,兩年後他的人生摯愛楊惠姍將其重要手稿、講稿、散文、隨筆集結出版《壓抑不住地想飛起來》,是告別、是紀念,也是寫給文化的最後情書。閱讀張毅留下的文字,字裡行間是對文化的使命、憂心與想望,也有他對生命的思索與感悟...
有大人系公園之稱的「 PARK2 草悟廣場」聯手 Draft Land 製作全新夏日企畫「大人水樂園」,帶來更狂野的水樂園活動。
由SAMBA打頭陣,adidas Originals品牌的「T-TOE家族」鞋款在全球造成風潮,適逢系列各大鞋款正式上市之際,位於台北信義鬧區的「adidas Brand Center」品牌概念店特別推出與藝術家合作的展覽與 「STYLE YOUR T-TOE」球鞋手作改造活動,派對記者會更特別邀請韓國明星李俊...
今(2023)年6月,坂本龍一生前親校參與的自傳《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問市。本次麥田出版特別攜手獨立書店「紅氣球書屋 島之食華山店」,於8月5日至9月3日舉辦《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特陳展,邀請讀者前往觀展,並留下對坂本龍一的祝福。
野柳地質公園攜手青鳥文化與一頁文化打造一座「女王的書店」,精選百餘種關於海洋、生態與在地歷史的選書為核心,再加上全新出版的《女王報》,邀請人們重新認識你我從未知曉的野柳小鎮。
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作品強調與環境對話,並以人在空間的感受出發,從而創作出與城市共鳴、環境共融的建築作品。
《八尺門的辯護人》被稱為2023年最強台劇,引發媒體和觀眾熱烈討論,不論是劇情故事,或者死刑和移工的議題,還有這座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山海之城——基隆。2024年金鐘59囊括「迷你劇集獎」、「迷你劇集編劇獎」、「迷你劇集男主角獎」等7項大獎,再次引爆話題。
「2023臺南臺語月」於9月2日(周六)在臺南吳園藝文中心盛大揭幕,此次活動以五大主題精彩呈現,阮劇團、蘇大俠團長、民生電氣、拍謝少年等眾多團隊共襄盛舉,展現臺語文化的多樣風貌與應用,引領民眾在各種場景中自由運用臺語,展現臺語之美,並親身感受臺語文化的迷人...
SPEY與文化藝術有密不可分的知己關係,它帶領人們走進跨領域的畢卡索藝術之境,展開美感世界的探索與追尋。
我曾經被文化打開過。還是486電腦的年代裡,插入磁碟片,在DOS系統輸入指令, CRT螢幕閃爍著256色遊戲畫面,遊戲開始,帶我進入一個無遠弗屆的世界。
Dior Joaillerie「Les Jardins de la Couture高級珠寶暨腕錶展」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璀璨登場,展現結合花園與高級訂製服的珠寶工藝,讓典雅亮麗的自然氣息充盈整座城市。
「臺灣米其林指南2023」共有三間餐首度摘星,今年新開幕的高雄「HAILI」就是其中之一,奪得米其林一星榮譽!
鳳梨、鵝肉、鬼屋,是許多人對於民雄的粗略印象,但其實近年來的民雄,似乎是個不斷強調「連結」的地方。
《Magazine B》隸屬於B Media Company媒體集團,每一期專注說一個品牌(brand)的故事,雜誌除有韓文版之外,也發行國際英文版。
由古蹟建築、舊工廠改建而成的文創園區遍布全台灣。但在花蓮,有一個很不一樣的以舊鐵道出張所改造的文化園區。這裡不是由大企業由上而下的經營管理,而是由一群原本在地的文化工作者,打造出一個有點另類的文化園區,有電影院、音樂空間、歷史展覽廳,還有一個屬於花蓮...
林鉅幾乎見證了台灣80年代以降最生猛的在地創作能量與最前衛的文化現場:他是戒嚴年代的飢餓藝術家、侯孝賢拗他當演員、經營的pub是搖滾天王伍佰爆紅前的舞台⋯⋯林鉅總說自己不在那些圈子裡,但所作所為卻又扎扎實實地見證台灣文化脈動。
吃蔬食不只是每一餐、甚至是生活態度的新選擇,這個選擇也許會對世界產生一點點影響。你不用是純素主義者,而可以是一個彈性蔬食主義者(flexitarian)。
「生存/抵抗:臺灣-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展」由南美館與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共同主辦,為加拿大藝術文化交流年的第一個活動,精選加拿大原住民藝術中心30組件藏品,是加拿大原住民藝術中心典藏品首次在亞洲展出,展期將自2022年9月8日至2023年1月29日。
2007年,陽明春天創辦人陳健宏為不再殺生而茹素,放手建構多年的葷食餐廳版圖,進駐陽明山中的清幽莊園,在台灣的蔬食餐廳仍大量使用加工素料的時期,潛心推廣僅使用原型、時令食材烹煮的天然蔬食料理。
百年歷史的「原臺北刑務所官舍」歷時三年多修復,打造成「榕錦時光生活園區」,於即日起進入試營運、9月7日正式開幕。引進了養生體驗、餐飲文化及親子友善等15個多元品牌服務,並規劃社區健康照護站,期待成為一處適合全年齡民眾共同體驗的生活園區。
舞台周圍散落的譜架和天井撒下的陽光,為狹長而灰白的衛武營展覽廳點上了水藍色,魚貫進場的觀眾——他們都是吳青峰的客人,席地或在椅上就坐,等待著沙龍開始。吉他手小洋和屠衡調好了音,燈光暗下,一片安靜,才見青峰吹著木笛從角落走來,伴隨掌聲與歡呼演奏的,是德布...
新竹每兩年一度的重頭戲「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將於9/9~9/25在新竹公園正式展開,本次以「透明大百科 GLASSPEDIA」為名,貫穿「透明大百科」主題館、「透明博物館」、「透明苑」、「透明市集」四大主題展館與活動,帶領觀眾穿透玻璃的光譜,一同閱讀承載著百種玻璃樣...
《戀戀風塵》電影海報裡那對走在鐵軌上的學生情侶已成影史經典,漫步在瑞芳老鎮的兩小無猜,傳遞著一種未經世事的純真。但少人知道,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其實是攝影名家劉振祥第一次的劇照拍攝。這位總是在第一線捕捉台灣文化的攝影師,如何讓服務於電影的劇照,昇華為紀...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三樓「3C迴廊」呈現全新年度計畫「崎Heterogeneous」,於9月17日正式開放參觀。本展為北美館首度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合作,委請FENKO鳳嬌催化室策劃,針對北美館3C迴廊空間通透、開放、流動的場域特性,以山中奇景為主題,現地製作一處可隨意穿...
...冠名為「2022文化部×桃園科技藝術節」,將於9⽉9⽇⾄10⽉9⽇於桃園展演中⼼展開這場國內科技藝術展演的年度盛事。本次以「前進之路」為主題,串聯科技產業與藝術家,共邀集30件作品,超過50組科技藝術創作團隊參與,規劃近70場演出與教育推廣活動,透過展覽、表演、互動科技與專家⼯作坊,為國內近年規模最⼤,創作能量最為豐沛之科技藝術節。...
《醫人治世的先覺者-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曾在多個大專院校巡迴展出,今年移師至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展出,並加入更多與綠島在地的連結與事蹟,見證這群醫德濟世的知識份子,在台灣五〇至七〇年代威權統治下身陷囹圄、離鄉背井,又如何不放棄希望,由醫人轉為治...
非營利組織「小紅帽 WITH RED」近年在台灣持續推動月經平權,繼今年6月底打造了全球唯一的「月經博物館」,在小紅帽即將成立滿三年的此刻,舉辦「我們的『經』驗」大型實體展覽,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隆重揭幕。
2022年台灣設計展「部署壽山:西子灣隧道與全民防衛展」,以西子灣隧道附屬防空設施為場域,爬梳歷史政權的話語線索、空間在戰略轉移下的部署關係,讓觀者透過防衛演習、避難空間,進入異托邦式的地道迷走。
台灣設計展今年以「台灣設計設計台灣」為核心,將舊蓬萊商港區打造「設計中島」,展現港都新氣象。今年邁入第四屆的DigiWave作為台灣設計展第一棒,展演融入AI、5G、3D混音等新媒體技術,令高港棧庫群變身超現實科幻密室,也讓世界看見高雄推動科技策展、智慧城市的動能...
2022台北白晝之夜以「士林大戲院」為主題,將於10月1日傍晚6時展開12小時的奇幻之旅。VERSE邀請今年白晝之夜的藝術總監林昆穎,詳談本次的策劃概念與故事,以及他如何透過白晝之夜去思考、辯證、傳達台北市潛藏在深夜中的可能性。
單純的洗衣、煮飯等生活用水可能就耗費不少能源,歐洲IFA 2022年展會上,德國家電品牌BOSCH就以「最節能家電」為目標,提出不少新技術綠能家電,讓永續融入日常,落實世界級的減碳目標。
「VR 360影片沒辦法好好說故事嗎?」導演陳芯宜叩問著。她的新作《無法離開的人》拿下今年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高榮譽「最佳體驗大獎」,因為她試圖挑戰敘事的可能,尋找VR影片的極限。「我自己覺得,這可能也是我們為什麼會得獎的一個內在原因。」
第二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以《變化球》為主題,於10月22日在花蓮石雕博物館正式開幕,邀請十組花蓮在地與國際藝術家,透過裝置、錄像、攝影、紀錄片、VR等,以當代藝術的呈現打開觀展者的五官,翻轉對世界的既定思考。
「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 」舉辦「水道頭君的思念」特展,以電玩元素串連朴子三代人的記憶,帶領民眾重返這座嘉義海區大城過往的風華歲月。
過去,老屋在一般人眼中是廢墟的代名詞,十多年前,全台吹起老屋再生⾵潮,開始將老屋視為地方重要文化資產。其中,位於桃園⻱山的曹家洋樓正是一例,藉由修復老屋的契機,不僅催生「桃園回⻱山陣線」團體,吸引⻘年投⼊地方事務,也讓這股能量成為⻱山地方創生的重要起...
台灣插畫家鄭曉嶸以寫實中摻雜夢幻、清新又蒙著層粉霧感的人物畫像風格獨特,作品在社群世界深受歡迎,也活躍於影視、音樂、時尚等各產業,更曾與迪士尼、Apple、Spotify等各國際公司合作。《VERSE》第14期封面特別與鄭曉嶸合作描繪島嶼的未來,她筆下海洋與人像的疊加...
高雄市立美術館攜手日本當代設計師皆川明創辦之「minä perhonen」推出品牌大展《minä perhonen /皆川明 つづく》,將於10月22日(週六)正式登場,引領台灣觀眾進入minä perhonen迷人的時尚世界。
COFFEE LAW今年於台北市中心打造一座限時 136 天的老宅再生咖啡館:「城市之丘——COFFEE LAW願景城事店」,在有時效性的場域,以咖啡生活為載體,結合展覽、藝術、講座等多元活動,闡述對城市的想像。
闞凱宇,不僅先後創立衍象設計實驗室與Maker Bar,更是一位數位工藝實踐者與新媒體藝術家,以及三位孩子的父親。在他多樣化的角色中,闞凱宇從最初住辦合一的生活空間調整為完全分開的狀態,一邊持續運用設計與創意的力量,與團隊嘗試各種創作與實踐的可能;離開工作環...
2022年7月18日至8月7日,伴隨老火車駛進富岡車站的叮噹響聲,第二屆富岡鐵道藝術節將再次啟動。
由以色列Rollo藝術計畫藝術總監Anna Burd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耿一偉聯合線上策展,以徵件形式召集了台灣、以色列兩地共二十位的藝術創作者,限時24小時接龍創作。
光明分子與蔡司台灣不謀而合的經營理念及彼此對好東西的堅持,是雙方從不打不相識到團隊建立深厚信任的一切基礎。
2015 年,有感於故鄉屏東東港新村的拆遷,設計師方序中發起「小花計畫」希望以溫柔的提醒,讓更多人找回記憶中「不想失去的那件事」。2022年6月「小花計畫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在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開展,VERSE邀請小花計畫的發起人方序中和負責現地藝術概念的執...
「一張好的照片,抵過千言萬語」這句話闡明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在眾多文化獎項中舉足輕重的原因;由時藝多媒體主辦的「SHOOTING-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今年暑假在華山文創園區中4B館開展。
喜豐香1985二代店有別於沙鹿一店,以創新、明亮的風格傳承漢餅,致力保留舊時好滋味的同時,也不吝於突破漢餅的框架,使之更貼近現代人的口味,並且力圖將漢餅文化揉入麵團中,為這小小的餅找回屬於它的當代意義。
「校園美感計畫」是一系列對生活、生命感知的體驗過程,用設計力導入校園,運用策略拆解關於教育現場的痛點,跨業結合產官學協力合作,掀起一波美學寧靜浪潮,在這場美的盛宴中,沒有人會缺席,沒有人不受吸引。這是一門學習感受的課,用「看」學知識,用「問」學思考,...
一位會畫畫的攝影家、藝術家。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目前兼任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創作形式涵蓋攝影、繪畫以及裝置等,長期探討人類處境的荒謬性與當代性,關注台灣主體性問題、公共性廢墟場所、民俗文化與美學。
松菸北側澡堂改建的讀書空間「不只是圖書館」,自7/19起展出「平面設計的思辯展」,以法國《Revue Faire》雜誌為主軸,引發觀眾探索當今美學與平面設計角色的思辨浪潮。
今年10月,高雄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高美館)邀請到台灣新媒體藝術大師黃心健、日本設計大師皆川明,規劃「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和「minä perhonen / minagawa akira TSUZUKU」兩檔精彩特展,響應高雄「台灣設計設計台灣」的文化盛會。
循高雄熾熱的光線走入2022臺灣文博會「嘉義館」,第一眼便會發現運用光影變化顯現而出的展覽主標題「摩登時光——大通小城」。除了視覺感受,步入展館時,由展場大量木結構所散發的木質香氣撲鼻而來,整體感官彷彿瞬間沉浸在「木都」嘉義的氛圍裡頭。
法國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宣布自2022年7月3日至11月6日,舉辦澳洲原住民藝術家Mirdidingkingathi Juwarnda Sally Gabori的首場海外大型個人回顧展。Sally Gabori為過去20年來公認最偉大的澳洲當代藝術家之一,她以獨特畫風揮灑鮮明色彩印記,獨立於任何藝術流派,甚...
「永續循環」必將成為下一代人的生活日常、你我這一代人要面對的議題。在台灣,新竹春池玻璃「W春池計畫」於2022年夏天發起「透明祭_Galas」檔期活動,邀請全台灣不同類型的品牌、餐廳、店家與咖啡廳等共同響應循環意識,也讓大眾能藉由行動響應議題,並喚起新竹玻璃工...
礁溪鄉,溫泉湧現之地,曾因多石乾荒與高溫泉水難以拓墾,在日人看中溫泉的價值後隨即成為觀光勝地。迷濛的白煙熱氣之中,曾經「溫柔鄉」的情迷記憶已然褪去,現在礁溪是雪山隧道外的宜蘭門戶,嶄新的公共建設與深根在地的旅店,也為此地注入人文美學新氣象。
創立於2013年的「Ponpie 澎派」以台灣四季水果為元素,透過季節甜點分享土地的故事。繼新北板橋創始店、台北大安店之後,Ponpie於2022年7月正式開幕「Ponpie Life 永和店」,為品牌開啟新的篇章。
前身為「桃園國際動漫大展」的桃園漫畫節已邁入第11年,今年以台漫多重宇宙為主題,展現當代臺灣漫畫家多元面貌與在地的發展特色,包含日常生活、成長歷程、科普教育、在地文史、臺灣文創等五種面向的展出,彷彿走入一間一間不同的漫畫宇宙,激發大人與小孩的想像以及熱...
年度亞洲藝術盛事ART TAIPEI以永續生態、綠色展會為目標開展,由來自澳洲的低卡精釀氣泡飲料品牌 StrangeLove作為指定飲品,與隱身台北大安區巷弄,以藝術為靈感的「Nest by PUN」酒吧攜手合作,在展場中成為解渴的亮點。
...或是與當代藝術的觀念交織,結合批判社會、土地議題,讓作品不只是美麗與實用,更承載歷史、記憶與社會正義的深度內涵。然而,出生於花蓮玉里馬泰林部落的優席夫.卡照(Yosifu Kacaw),透過創作將原民當代藝術特性巧妙融於西方藝術史的經典元素,藉著藝術展覽與商業合作,將台灣阿美族及原民文化故事推向國際舞台。...
時空回到1983年10月,23歲的陳界仁趁「增額立法委員改選」之際,和友人到西門町進行一場行為演出《機能喪失第三號》:五名頭罩紅頭套、穿著如囚犯的男子,一個個手搭前人肩上緩步前進,倏地之間,五人倒跪在地搥胸頓足、哀嚎嘶吼,奇異的舉止引發群眾圍觀,情治單位和警...
走進國家音樂廳,欣賞來自加拿大的創作者DJ無尾熊小子,用8台即時攝影機、75隻戲偶、20個微型佈景和現場演奏音樂,打造出超現實的童趣世界,這是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所帶來的重量級演出《蚊子爵士夢》。中國信託成立文教基金會已深耕26年,在接軌國際、扶植本土藝文產...
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歷時三年的前期研究、訪調與籌備,聚焦跨領域開端和自我啟蒙的臺灣八〇年代,帶領觀眾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各藝術領域相互交織與碰撞的文化現場。
1960年成立的恆隆行,代理諸多知名家電品牌如Dyson、Sodastream、Honeywell等二十多個知名家電精品。這幾年,他們更希望擦亮「恆隆行」這個老招牌。2020年,董事長陳政鴻進一步啟動轉型,引領這個在市場馳騁已逾一甲子的老品牌,從產品銷售思維轉而以消費者導向為核心主...
「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數據光景」於2022年12月3日至2023年2月5日,在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廣場、U-108 SPACE展出。今年以「數據光景」為題,策劃三大主題、邀請九件國內外藝術作品,邀請觀眾一起探索光影與聲響,思辨當代科技可能性的殊異。
新聞攝影記者出身的高仲明長期關注弱勢的社會底層,他信奉「無冕王」須堅守的道德責任。在香港歷經「反修例運動」後,獅子山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是高仲明對焦的目標,近期在台中舉行的「休止符/REST——高仲明攝影展」足以說明這位攝影師按下快門的理由:他不想要大家...
法國攝影師Claudine Doury目前正於威茲勒徠卡畫廊(Leica Gallery Wetzlar)展出她的三個系列作品。該系列均以她的徠卡M6底片相機所拍攝,並提出了一些基礎性問題,探索了人與自然、記憶、稍縱即逝和過渡變遷、失去、改變和全新開始之間的關係。
由舊鐵道改建而成的「綠空鐵道」,是全台唯一由舊鐵道改建的綠色空中步道。人們也或許可以透過這座步道,重新思考台中該是什麼樣的地方。
以齊柏林的視覺美學為主題的齊空間,首發聯展「TILTLOOK」特別邀請藝術家Makoto Lin與齊柏林的作品開展對話,透過全新展演方式,帶給人們對於視覺質地的新感官。
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台南老爺行旅推出年節限定禮盒!中式「年年糕」黑糖桂圓核桃年糕禮盒,與還有西式「祝好年」雙層、「祝好運」、「祝好綿」單層,中西合璧滿足大人小孩口味,送禮既經濟又體面,還能吃出老爺星級飯店的美味。
疫情漸歇、口罩禁令逐步解除之際,「2022 STAART Illustration Art Fair 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宣布將在今年聖誕檔期12月22日至12月25日限時四天,於甫獲台灣最美飯店冠軍殊榮的高雄承億酒店TAI Urban Resort內盛大登場。
歲末之際,百富(The Balvenie)攜手台灣剪紙藝術家楊士毅,以「一心一藝」為靈感,打造大型剪紙藝術裝置,於台南市美術館2館戶外廣場展出,且結合沉浸式體驗活動,日夜光景各有特色,讓台南府城綻放璀璨光輝。
藝術家蘇匯宇擅長以錄像、攝影和裝置藝術來與大眾探討人類的身體、情慾與意識型態。近期他以共同策展人身份為《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策劃了「特攝放映室」,與大眾探討藝術錄像是否還能帶我們前往更遙遠的未來?
藝術的未來會是什麼?「台新藝術獎」在20週年大展中打破回顧式展覽的策展方法,邀請歷屆得獎藝術家,以多元有機的方式回應展覽名稱「NEXT」。透過與本次展覽空間設計張暉明、視覺設計林冠名的訪談裡,從他們的視角理解本次展覽的實驗性與立體性。
無國界醫生(台灣)首度攜手高雄市立美術館及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舉辦《前線:醫療與紀實》攝影展,透過43張紀實攝影作品,將艱辛的醫療前線呈現在南台灣觀眾眼前。
於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的「江記的戰國龐克」結合戰國史和科幻,以賽博龐克式美學呈現「烏有史」想像,探詢自由的真義。江記的展覽是亞裔未來主義的實踐,一方面抗衡科技東方主義,另一方面以香港的邊陲視角介入中原史觀,在帝國支配下書寫反叛敘事。它的例子顯示,...
藝術家余政達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酷兒藝術家之一,他的另一個身分是「法咪咪(FAMEME)」:一位由他創造及扮演的網紅榴蓮大亨。他爽快地同意自己的「酷兒」身分,卻對如何界定「酷兒藝術」遲疑了片刻。若要嘗試定義余政達、法咪咪,或酷兒藝術—這些流動、難以名狀的事物—...
巴黎時裝品牌Saint Laurent掌門Anthony Vaccarello邀請北京攝影師林志鵬(又名 NO.223),在巴黎和洛杉磯的Saint Laurent Rive Droite形象概念店舉辦一場獨特的展覽。
「自然其實是需要訓練的,以前老人家唱歌很自然,但我們現在不會唱,反而要回頭去不自然地練習古謠、訓練身體。」
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是高雄市立美術館首次以VR/XR為主題的展覽,亦是藝術家黃心健首次於台灣舉辦的大型回顧展覽,將完整展出近年藝術家戮力發展、屢獲國際獎項肯定的VR系列作品,包含《沙中房間》、《登月》、《高空》、《輪迴》與《失身記》等。
台灣最資深國際場館、兩廳院即將於10月底滿35歲。兩廳院將這時間點,視為一個回望的節點,推出兩大企劃《平行劇場——軌跡與重影的廳院35》、《『NTCHaiR』智慧體——明日生存索引》,透過展演,檢視台灣過去藝術軌跡,累積未來前進的養分。
一年一度的「臺北設計獎」(Taipei Design Award)頒獎典禮將於11月10日正式揭幕,作為臺灣獲得多項國際認證的設計競賽之一,臺北設計獎邁入第15屆委任「白輻射影像」操刀主視覺,白輻射團隊也將其擅長的流動視覺語彙帶入設計,以品牌定位的角度回應大會形象塑造。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與人們印象裡的在地藝術節慶或這幾年在各地出現的大地藝術節很不同,它更像是策展團隊對曾文溪進行長達三年的考察展現。這個由總策展人龔卓軍所說的「倡議型藝術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位於大安區的紅房餐酒館(Red Room Rendezvous)是賣蔬食料理的餐廳,也是賣畫的藝廊,是間有著現場音樂演出的Live House,更是倡導跨語言、跨文化交流的國際空間。與其說它是一間餐廳,不如說,它是一家「社會企業」,在經營生意的路上,實踐它心目中的烏托邦。
「提姆波頓異想世界展」10月20日起至2022年3月5日,於中正紀念堂1展廳盛大展出。展覽以十大展區收錄包含繪畫、素描攝影底片、雕塑和多媒體影像等超過500件原創作品,並展示約150件從未公開發表的內容,記錄其過去50年來的創作軌跡,帶領觀眾一起探入提姆・波頓詭譎又幽...
「獵島計畫」由策展品牌「孩在」策劃特展,結合觀音山蓄水池的百年歷史與新古典建築風格,將別名為「地下水宮殿」的蓄水池打造成期間限定展。自10月20日至11月6日,參展民眾將有機會走在深約5公尺的的混凝土導流牆與希臘式高聳的大柱與小柱間,一邊感受古蹟時間的軌跡和...
山、海、潮共生的港口城市基隆,不只有地景和歷史引人入勝,由基隆市文化局主導,深耕地方八年的「基隆好物」計畫,持續發掘在地品牌的別緻魅力。今年首度推出專屬品牌標章,邀集入選品牌前進松菸職人市集,希望透過「出外打團戰」,讓人再度對於雨都文創商品能更加認識...
2022草率季再次選在華山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展期從11月4日到11月6日,本屆打破歷年紀錄,超過四百個本土與泰國、日本、韓國、葡萄牙、義大利等國際參展單位進駐,囊括海內外藝術平台、出版社、書店等不同類型創意品牌。
「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即日起至12/25止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本展由歌德學院、柏林同志博物舘與德國聯邦政治教育中心共同策劃,為紀念52年前性別弱勢群體反抗政府迫害的紐約「石牆酒吧事件」為起點,並從中探討德國近代酷兒運動發展。
以「向山學習」為核心價值命名的「茶山塾」,在2021年應運而生,期盼透過各種體驗活動,最終達到「把人帶往貓空,讓茶走入生活,讓鐵觀音繼續留在木柵」的目標。
穿越鮮紅色的西螺大橋,來到這座以醬油聞名的小鎮。西螺規律的作息數十年如一日,它一邊靜靜地保存著歷史記憶,一邊忙著運作全台最大的蔬果交易市場,不緊不慢的節奏,是這裡獨有的步調,也是一代代西螺人成長的養分。
你還記得青春期來臨時,是如何了解「月經」的嗎?或許是家人同儕間的口耳相傳,或許是學校老師將女同學帶到一間教室指導月經相關知識,同一時間,其他男同學可能在球場打球,或是被帶到另外一間教室看不相關的影片。月經,就像是房間裡的大象,它始終存在,卻一直被忽視...
2022年適逢張雨生逝世25週年,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特別邀請格式設計展策總監王耀邦、五月天瑪莎、新媒體藝術家王宗欣及作家陳德政組成策展團隊,於11月推出「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以張雨生十年創作生涯中無數動人經典樂章鋪成音樂奇幻旅程,帶領歌迷們一起探索、回味...
近幾年,台灣的城市行銷百花齊放,從刊物發行到大型展覽或藝術節,有時以幾天的展覽講座市集組成,在宣傳之下一時之間奪人眼光;有的則是將目光放在每日的實踐中,一點一點向在地學習,累積知識並推進溝通。臺東設計中心自2017年成立後,即一個固定單位以設計導入作為城...
許多人不知道,臺灣南投埔里是手工紙的故鄉;而廣興紙寮更在數位化時代中努力不懈,延續著創辦人黃耀東先生的精神與技藝。
蔬食飲食已成顯學,全台亦早有大小蔬食餐廳於各地林立。《VERSE》嚴選十家蔬食餐廳,從茶樓港點到日式拉麵,從鄉間小店到百貨連鎖,菜色各異、風格不同,相同的是,他們不以「蔬食」二字框限人們對美食的想像,反而潛心以天然、純淨的食材,翻玩出關於美味的千百種可能...
「讓布料說故事」的概念貫徹了三宅一生的所有設計:從研發布料開始,就能看見其所埋下的設計脈絡,並透過服裝做為媒介,融合於日常之中。2022秋冬,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以「A Work Of Arc 畫弧作衣」為題,將帳篷結構揉合於設計之中,引發了一系列對3D形式的新探...
自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於1895年創立以來,「幸運」的設計靈感一路引領世家創作的步伐,啟發匠心獨具的臻品。正如創辦人Estelle Arpels的侄子Jacques Arpels先生常提及的:「心懷幸運之願,方能成為幸運之人。」
鶯歌是台灣的陶瓷重鎮,現正緩慢地步入衰落中。2022年,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執行三鶯文創整合計畫「鶯歌藝術城鎮推動計畫」,深入當地,發掘一群正在推動鶯歌美好改變的「生活實作家」。讓這些鶯歌人帶我們走進生活,透過五個在地美食,重新認識鶯歌...
忠泰美術館與芬蘭阿爾瓦.阿爾托基金會共同策劃推出《創造即生活──愛諾、艾莉莎與阿爾瓦.阿爾托》展覽,首度聚焦阿爾瓦.阿爾托與前後兩任建築師妻子的共創歷程。呈現芬蘭國寶級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的台灣首度大型回顧展,透過逾160件手稿原件、模型與設計作品,構築...